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以前,燃煤供热在给津城百姓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向城市排放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现在,“煤改燃”工程结束了供热站烧煤供暖的历史,燃气供热不仅让供热站的环境改善了,还把更好的供暖质量带到了百姓家中。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高校供热工程公司下属的师范大学供热站,体验改燃后的一年,站里、居民楼里的变化。
分路分时调控 燃气供热无死角
现 场
师大供热站 换热机“轻松”操控
上午9点,记者来到高校供热工程公司下属的师范大学供热站,这里是天津首批改燃的供热站之一。在一楼,记者看到黄色管子和灰色大粗管错综交织地盘在6台燃气锅炉的上方,膜盒压力表的指针指在“0”刻度上,师范大学供热站张振祥站长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正式供暖,等采暖季到了,炉子运转起来了,指针就会指向刻度2.8左右。”师范大学供热站的供热范围既有春光楼、吴家窑59号楼和水映兰庭小区共500多户居民,又有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水映兰庭底商和学校3个楼的公建。张站长说,“有差不多一半的片区现在已具备低温运行能力,另外还有一半的片区很快就准备就绪。”
记者随着张站长沿着室外蓝绿色的楼梯来到二层换热机组间,一进门,四台大型换热机组吸引了记者的眼球。除了机身上的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频器操作面板,记者顺着张站长手指的方向看到了绿色的控制器显示屏,屏幕下方有菜单、确定、选择、手自动和方向标识符等操作按钮。别看操作按钮不多,却“肩负”着师范大学供热站管辖范围内居民区和公建的供热质量。
居民 空气变好了 室温上来了
10点10分,记者跟随供热站工作人员来到春光楼小区,在小区楼下,记者看到正在晒太阳的杨树林大爷,80岁的杨大爷在这儿住了50多年了,他是亲眼看着小区从烧煤供热改造成燃气供热。杨大爷告诉记者,“改得太好了!以前遛弯,走到堆煤的地方,脚底下都是煤渣,一刮风吹得满地都是。用苫布照上煤也不管用,煤渣照样往外‘跑’。”而现在,看不到储煤场和灰渣场了,“乌烟瘴气”的环境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燃气供热站。供热站的占地面积也从原来的3000多平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到200平方米。
接着,记者来到处于师范大学供热站供热管网末端的春光楼6门4楼,76岁的于振永大爷搬到这里已经有17年了,说起以前的烧煤供热,于大爷说,“那时候最热也就给烧到19度。自打改完燃气供热,夜里能达到21、22度呢。”
分路分时调控 燃气供热无死角
4个供热系统 区别对待不同性质公建、不同年龄段居民
据了解,烧煤供热改造成燃气供热时,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利用换热机组将外网分成4个系统,实现分路、分时调控。比如说,水映兰庭小区的年轻人比较多,工作人员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设定供热温度,白天年轻人都在上班,温度会设定得相对低些,从晚上5点左右到第二天早晨的温度则会设定得高一些,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年轻群体对温度的需求,又达到了节能效果。而对于春光楼小区,这里的老年人比较多,供热站会把全天的供热温度都设定得相对高些,这样一来就让老年人全天都不会感到冷了。对于小学,供热站白天为老师、学生供足热,晚上会适当降低温度。不过,所有片区的最低温度都不会低于18摄氏度。供热站的高级工程师王秀凤告诉记者,“去年,供热站的燃气供热耗量为106万立方米,预计今年能降低10%,就是通过分路、分时的调控来达到降耗节能的效果。”目前,师范大学供热站不但使锅炉效率提高了15%,还取消了储煤场和灰渣场,消灭了粉煤灰的污染,每年减排二氧化硫6.23吨,而且还拆除了鼓风机、引风机,减少了很多噪音。
“十二五”期间 淘汰中心城区和新区163座燃煤锅炉房
据了解,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天津“十二五”期间将彻底淘汰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供热燃煤锅炉,通过热电联产和燃气供热替代燃煤,淘汰163座燃煤供热锅炉房,其中中心城区147座,滨海新区核心区16座,改燃并网面积达到1.17亿平方米。改燃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53万吨,氮氧化物1.57万吨,在确保供热的同时,每年可减少燃煤使用357万吨。截至本月20日,各有关区、各建设单位已经完成今年的改燃并网任务,累计完成18座锅炉房改燃。和平区率先淘汰燃煤供热锅炉,成为天津首个无燃煤供热区。
明年天津将完成32座锅炉房改燃工程,其中南开区13座、河西区9座、河东区1座、河北区4座、红桥区1座、西青区1座、北辰区3座;配套建设和升压扩能燃气管线170公里及燃气高压调压站6座,增加燃气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新报记者 杜娟 实习生 马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