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双口镇农机合作社对棉田统一进行喷药防虫管理。
本市各农口区县玉米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
宝坻区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机大户纷纷加入。
本市加大农机补贴政策,让广大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得到实惠。
武清区秋播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来自国家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天津是全国第一个由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转入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的大城市。2011年,天津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以79.01%比率列居全国省市第三位。
天津虽不是农业大省市,但是天津的农机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除了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委、市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外,还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带动的结果。农机合作社作为新时期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载体,帮助广大农民摆脱人畜耕作的落后生产方式,有力推动了天津主要粮食作物农机作业水平飞速提高,确保全市小麦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和水稻则即将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做出重大贡献。
蓬勃发展的农机合作社越来越彰显出引导天津农业发展方向的重大作用。
农机合作社茁壮成长——
发展速度快 个个效益高
走进合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办公室,迎面墙上一张彩色合影照片,记录下2008年7月成立合作社时8个股东的兴奋情景。一晃4年多过去了,合作社的大型农机数量和资产总额分别由12 台、18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8台、400多万元,均翻了一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性组织。
类似合兴这样的农机合作社在天津正式登记注册的,到目前为止已达117个,资产达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745个。这些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有特色、能力强、效益高,为推进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市农机局介绍,农机合作社是天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产生的新事物。2007年以前,天津基本没有农机合作社。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天津各级农机部门和各区县充分认识到这一新型服务组织在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广阔前景,积极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鼓励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村集体等,利用农机具、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合作社。全市涌现出农机大户联合经营型、农机能手投资带动型、村集体主导发起型等多种创办类型,同时也吸引了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参与,逐渐形成了国家扶持、农民自筹、社会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速了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步伐。
特别是在实施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时,本市放宽了对农机合作社的补贴数量,有力促进了农机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据统计,全市共利用农机补贴5160万元,扶持合作社购置农机具1582台(套),利用市财政专项资金900万元,扶持38个农机合作社建成配套基础设施10万平方米。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农机增长迅速,优化了全市农机结构。
坐落在津南区八里台镇的安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全区唯一一家农机合作社。今年下半年刚落成的2000多平方米的高大机库内,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水稻收割机、深松机等农机具一字排开,犹如威武列阵的士兵,颇为壮观。
合作社理事长李树增一边带记者参观他的宝贝,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农机他都会驾驶,农忙时他经常亲自跟机手一起驾机下地为农民服务。李树增的爱人在一旁说,“他就喜欢种地和摆弄农机,像着魔一样,每次买来新农机,他都第一个试驾试用。”
李树增说,“这几年,得益于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加上农民对农机服务的广泛认识,安顺农机专业合作社赶上好市场,迅速壮大起来,至今已购置拖拉机2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台、水稻收割机1台,其他作业机具70多台,仅2011年就为全区8个镇640户农民开展各类农机作业服务10万亩,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擅长经营管理的商其月是合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股东,同样看好农机市场,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针对大港奶牛饲养规模逐年扩大、附近种植青饲农户大幅增加的形势,8个股东果断决定增购6台大型青饲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一天作业高达140多亩,是人工作业量的70倍,仅今年一季每台青饲收割机就创收十几万元,两年就能收回购车投资。”
农机化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五年间,天津农机合作社以年均新建20家的速度快速增加。目前,农机合作社挑大梁者个个懂经营、会管理,117家农机合作社分布在主要农业区县的70个乡镇,共吸纳社员3300余人,拥有总资产1.72亿元,农机保有量3876台(套),配套建成机库、维修车间、办公室等设施20万平方米。其中有28个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资产超过200万元以上。
农机合作社贴近农户——
全程服务 科技示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一般个体农机户不同,农机合作社经济实力强,农机具品种全,多数都采取综合作业服务的方式,普遍实施耕、种、管、收等“一条龙”服务,很受农民欢迎。
安顺农机专业合作社主动与周边种植规模在8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签订常年作业合同,利用耕、耙、碾、压、松等农机具齐全的优势,为其2.1万亩的粮田农业生产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有效解除了承包户缺少机械作业的后顾之忧,而且稳定了合作社的服务业务。
唐学兵是武清区最早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学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该社5年来先后购置了小麦收割、玉米收割、激光平地、土壤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旋耕、刮平、挖掘等各类大小农机71台(套),适合大田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服务,为周边农民3.6万亩农田提供全方位作业服务,辐射带动了全镇粮食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据了解,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服务农户总计达17万户,年累计开展各类农机作业300万亩,占全市农机作业的20%以上。单个农机合作社的年作业量达到2.5万亩以上。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天津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
深入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农机合作社不仅在提高天津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机作水平方面起到带头作用,还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示范作用。
记者所到农机合作社,经常碰见有周围农民来参观、打探合作社里的新鲜机具,并且问这问那,有的甚至当场与合作社人员达成服务协议。
大港世纪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敬敏说,“推广农机新技术既是合作社的应尽义务,也是创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我们这方面尝到了甜头。”2011年,大港开始实施耕地深松和激光平地技术项目,世纪田园农机合作社被大港农机局选定为项目实施单位。
当时,这两种新技术在当地农民中还不怎么被认识,推广难度大。有人担心怕白耽误功夫。孙敬敏认为,“要把目光放远,只要农民一旦受益认可,新的农机技术肯定会为合作社增加一个新作业项目。”他们在自己承包田里先试,在项目推广过程中,重质量重效果,对困难户还免费作业,最终获得农户的普遍认可。2012年春播前,许多村的农民纷纷主动找到世纪田园农机合作社,要求对其耕地进行深松和激光平地。仅此一项就为合作社增收上百万元。
为给农民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安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李树增还发挥一技之长,自己搞农机技术创新,利用小四轮加工改装成棉田高腿行走喷药机,很受棉农们的欢迎。
依靠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和引领,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激光平地、残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多种技术集成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促进了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市农机局统计材料看,2002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累计向天津投入1129万元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全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60%,累计增收节支1.4亿元,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10年开始实施土地机械化深松和激光平台作业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财政作业补贴资金2650万元,完成62万亩机械化深松作业和14万亩激光平地作业。2011年,完成机械化秸秆还田240万亩,是2002年的两倍;机械化铺膜86.7万亩,是2002年的18倍;棉田残膜回收率达到74.6%。农业机械有力地支持了发展资源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农机合作社前景广阔——
想大发展 遭遇瓶颈
谈起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记者所采访到的农机合作社老板们个个充满信心。在他们看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广大农民普遍对农机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大多渴望享受农机服务,这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搞农机服务,经济效益普遍比直接种地要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再说,持续多年实施的政府农机补贴政策让购机者受益匪浅,且将继续调动大家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大凡农机合作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承包一部分农田自己生产农作物,极少单纯搞农机服务的。这与合作社农机具齐全、具备从种到收的能力不无关系。用安顺合作社李树增的话说,“合作社种植粮食,近水楼台,可以利用机械优势既增加一部分收入,又可以给群众带来示范作用。”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农机合作社都有强烈的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的愿望,他们迫切希望扩大农田经营规模。
然而,每个接触到的农机合作社人员都反映,当前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制约了他们想法的实现。
位于宝坻区八门城镇燕窝村的振兴禾苗培育专业合作社是集水稻育秧、机械化插秧和机械化收割为一体的合作社,理事长李方说,“大型水稻生产机械只有在成片的农田开展规模化作业才能充分发挥效能、降低成本,而由于目前农村仍然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各家各户的水稻种植地块比较分散、高低不平,难以实施农机生产。这种现象在全市各区县很是普遍。”
针对这种情况,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李方他们通过转包、租赁方式将一些零散农户但比较连片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租赁款以现金或交付粮食的形式支付给农户。这样既实现了水稻规模化种植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又帮助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从事二、三产业,增加致富渠道。目前,他们采取这种模式与143户农民签订了土地转包合同,共流转经营农地3800亩。
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大港农村青年纷纷进城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世纪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流转,承包闲置土地3000多亩,种植棉花、玉米、青饲等作物,每年仅种植经济作物就为合作社带来经济收入60多万元。今年,他们还利用合作社拥有挖坑机优势,又承包400亩地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树苗2万株。合作社负责人孙敬敏并不满足,至今还在到处打听附近哪里有土地可流转承包的。
实际上,目前多数农机合作社普遍采取这种土地流转承包的方式,实现兼营规模化种植的目的。这种方式有承包期较长特点,有助于农机合作社心甘情愿投入再生产。农机合作社有机具,有土地,有资金,有技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种多少就种多少,俨然一个国外私人大农场的样子。
安顺合作社理事长李树增就想当一个这样的农场主。对于酷爱种地和开农机的李树增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足够多的土地和各式各样最先进的农机,让土地和农机和谐、理想地融为一体,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的梦想。为此,他的合作社承包流转土地3000亩。刚刚机收下的玉米晾晒在场院尚未脱粒入库,腾出的1000亩土地又种上了他亲自进京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小麦。
李树增说,再给他3000亩土地来种也不嫌多,可惜,土地流转工作的滞后让他难以找到成片的耕地来实现扩大种植的目标。
■ 撰文/本报记者 何会文
■ 摄影/本报记者 刘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