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马振川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他从执法一线到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角色转变,并就控制城市规模、疏解城中心压力提出建议。他认为,北京应从业态调整的角度,从高处着眼,统一布局,调控人口。
谈角色转变
做了人大代表换角度看问题
建议1
谈城市规模
加强政府引导调整人口结构
京华时报:北京现在人口基数非常大,对于现有人口数量,在人口结构角度上您有什么调整的建议?
马振川:北京现在有2000多万人口,常住人口有1300万,流动人口有700万。我个人建议,要摸清北京人口的一个底数,再加上城市保障的这部分人,加上城市发展需要的人,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上,统筹城市的人口量。
比如说在建筑工程密集开工时,有建筑工人70万人,等建设低潮时就需要30万人了。北京城市里需要多少清洁工?开餐馆需要多少厨师服务员?每个行业能容纳多少人,其实都可以算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要两面说。站在政府的角度,我们要在计划之内进行人口调控。站在个人的角度,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减少盲目流动。避免造成很多流动人口来了北京之后就不了业,在这吃苦受累、风餐露宿。现在需要政府引导,体现政府管理,同时我们也需要站在个人发展角度上,为这700万流动人口考虑。
建议2
释放城市功能调整业态结构
京华时报:在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角度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马振川:我个人建议,可以释放一些城市的功能。比如一些人口密集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类产业形态迁出去。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生活链,这个生活链里面,很多都是流动人口相互服务,组成一个链条。我们可以考虑,将这样的链条适当迁移。
京华时报:您指的是要兼顾城市业态结构?
马振川:对,各区县政府在发展过程中都应该统筹兼顾,不要顾此失彼,不能忽略人口结构、业态结构。我举一个例子,顺义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顺义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把当地失地农民就地消化。比如,它弄一个汽车厂,把顺义人招到汽车厂工作为主,先把当地农民安置了,不足再安排流动人口。相对来说顺义的流动人口就少。
京华时报:北京人口高度密集、资源匮乏,对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
马振川:人口、资源、环境,突显的就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难点就是人口调控。在此问题上,我们不能绕着矛盾走,而是要实打实地、脚踏实地地解决人口调控的难题。
京华时报:在执法中和人大代表履职中,您觉得区别在哪?
马振川:从我个人经历来看,从行政部门的领导,转到人大代表。我在政法系统、公安系统干了很长时间,在执法时,可能更多强调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现在我在人大工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必须考虑是不是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比如保障财产权的同时,也要保障公民的另外一些基本权利;在追求保护这些权利的同时,是不是忽略了对其他一些权利的尊重;大家都是公民,怎么把公民的权利保障实现;行政执法职责怎么兼顾。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对我个人来言是挺大的一个转变。
这种角色转变就是人大代表应该尽的职责,因为人大代表代表了很多人坐在这,提出的问题要有代表性、有普遍性,不能只汇报自己的工作。人大代表要履行自己职责,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说清楚。
本版采写京华时报记者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