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本市共有外来常住人口299.17万人,到“十二五”末,本市常住人口总量预计将达到1600万左右。本市的一项“外来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研究报告”显示,外来人口认为自己是“天津人”的仅占0.9%,认为自己是天津“新市民”的占6.9%。
超半数月薪不足2500元
目前,本市共有外来常住人口299.17万人,年平均增长21.20万人。其中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77.41万,年轻男性劳动力比女性高出近10个百分点。从受教育水平看,仍然是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大专以上高文化层次人口和未受过教育的人口相对较少。
外来人口月收入在1000-1500元的占8.9%;月收入在1600-2000元的占10.8%;月收入在2100-2500元的占40.6%;月收入在2600-3000元的占29.8%;月收入在3100-3500元的占5.3%;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的占4.6%。由此可以看出,月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外来人口占多数,这充分说明,天津外来人口的收入水平较低。
想当“新市民”不容易
如何才能让外来务工人员感觉成为一名天津“新市民”呢?调查显示,认为“在城市中有稳定职业”的占68.7%,“在城市中拥有自己产权的房子”的占44.4%,“有城市户口”占38.4%,“遵照城市当地风俗习惯”占31.3%,“按照当地城市人的价值观来办事”占31.3%。此外,外来人口对目前城市的房价难以承受,“不打算在本地买房的”占43.6%,而“在天津市已购商品房”的外来人口只占2.97%。
“新市民”渴望社会认同
来自江苏的杨先生今年43岁,是目前开发区某企业的技术主管,他告诉记者:“我1993年来到天津,目前年薪在5万元左右,尽管在天津买了房,工作也还稳定,但我始终没迁户口。我农村老家还有10亩地,老人还健在,将来如果企业不行了我就回老家,一边种地、一边享受慢节奏的生活。”记者采访中发现,像杨先生这样的“新市民”相当一部分社会认同感不强。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天津人”的占0.9%;认为自己是天津“新市民”的占6.9%;认为自己是“外地人”的占58.4%;认为自己“既是外地人,也是天津新市民”的占33.8%。不少被调查者认为,他们是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双重边缘人。
专家建议推进户籍改革
调查项目负责人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所的王健博士表示,提升城市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增加城市外来人口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促进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身份制,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为外来人口解决后顾之忧。此外,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和培训,促进外来人口与城市居民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