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连续两天到两江新区调研,要求两江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功能定位,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当好全市“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排头兵。
而在此前召开的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重庆市委明确提出要把两江新区“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同时“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建成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
两江新区再成热点
两江新区是2010年6月18日挂牌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三个、也是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相较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并不具备区位优势,底子薄弱,当然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
两江新区共1200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550平方公里,已建成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1万。新区成立以来,按照国务院赋予的“五大定位”,建体制、打基础、搭平台、抓招商,一路高歌猛进,成绩斐然。
据两江新区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GDP为1380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工业总产值2602亿元,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增长26%;进出口总额71亿元,增长76%。今年上半年,GDP达到820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110亿元,增长10%;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增长2倍左右。
张德江在考察中主持召开两江新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两江新区要倍加珍惜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宝贵机遇,要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继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继续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努力把两江新区建成一流新区,不辜负中央和全市人民的期望。
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鸣说,两江新区正按照张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在当前重点抓好战略规划、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功能建设等工作。
克服基础设施建设软肋
要保持新区的高效运行,必须克服基础设施建设的软肋。两江新区的施政者如是认为。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按照新区开发的规律,两江新区确定推进基础设施适度先行,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近期的重点。
今年初,组织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三个“百日攻坚”,全年安排了415亿元投资,加快推进包括铁路、公路、轻轨、港口、桥梁、隧道、供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在内的106个重点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作为重庆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按照市委要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的战略部署,努力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发挥龙头作用。两江新区组织力量认真研究金融危机中全球产业重组的动向,在逆势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低空飞机、医药等为重点,瞄准产业链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整合资源,吸引国内外先进要素,引导先进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在全市打造重要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两江新区注重引进和发展产业的先进性,既提升重庆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又为其他区县腾出空间。引进项目时充分考虑内陆的特点,既重视外需更重视国内市场。
寻求内陆开放可行之路
目前我国内陆大规模开放尚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国务院赋予两江新区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在贸易创新方面,两江新区依托“渝新欧铁路国际大通道”,把对欧开放作为战略重点,争取国家批准设立第一个内陆陆路口岸,研究提出符合内陆特点的自由贸易政策。同时,全面发挥保税港区功能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天然优势,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衔接起来,打造内陆对外贸易和物流中心,使两江新区真正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在金融创新方面,两江新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离岸结算,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积极筹建两江银行、两江证券、两江保险等金融机构,构建内陆开放特色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以江北嘴金融城为核心,打造金融机构集聚区。
在机制创新方面,把人才引进作为两江开放的重点之一,探索建立以高端人才为核心、以产品产业为载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
另外,两江新区按照“产城同步”的原则,加快新区的形态开发,增强新区的城市功能,发挥对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江北嘴、悦来、礼嘉、龙盛四个城市中心区为重点,通过以地引商,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稳步推进两江总部基地、国际品牌港、生命科学园、国际教育特区、亚洲艺术中心等功能型城市建设,实现现代服务业大规模集聚,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