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连夜大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大石和树木砸在吉林省白山市一个小山村旁的铁道上。此时一列大约载有500名乘客的客运火车呼啸驶来。危急时刻,当地农妇蔡景英、陆红、张娜不顾危险,冲向铁道,勇拦火车,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用溢美之词来形容这几个普通中国农妇的义举,会显得苍白。对于勇拦火车的农妇来说,硬性地把太多宏大的符号标签贴在她们身上,反而会异化她们的品质。因为支撑她们英雄义举的,仅仅就是一种朴素的人性力量。
还有什么比闪亮的人性更有价值,更有力量?大德至朴,面对相关部门给出的1000元奖励,蔡景英说,“俺们原本就不是图钱才去拦车”;张娜说:“我不可能看到这么多人在我眼前突然消失,如果我没尽力把火车拦下,将遗憾一生。”这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绝非有意迎合某种宏大精神的表达。因为它并不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而是深深扎根在人性的血液中。
在今天,面对社会公共治理呈现的种种乱象,很多人都着眼于制度与秩序的重建,这当然有意义。但是许多事实表明,人性中充斥着太多“庸常的恶”。从去年的“小悦悦事件”,到前些天发生的小伙勇救三口之家溺亡,被救者却称“关我屁事”,普通人性中恶的一面,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沉疴。
与这些人性中“庸常的恶”相比,像农妇勇拦火车,人性中包裹的善良与责任,仍然还是支撑这个社会的最重要基石。如果我们连个体的人性价值都不能充分重视,我们的社会恐怕也很难获得应有的坚固支撑。卢梭说,“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民”。毕竟,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到一个社会,从一个社会到一个国家,个人从来都是最重要的根基,永远也都是社会公共运转那根最重要的轴。
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说到底,也就是要看能拥有多么丰厚的人性基石。勇拦火车的那些农妇,平常在田地里埋头拔草,到山上去捡拾柴火,表面看来,她们离繁华纷乱的现代生活很遥远,也离包裹着权利、义务、责任等宏大语词的公民意识很遥远,但是,她们朴素的人性底色,却是通向现代公共社会的最重要铺垫。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文明才是立国的依据。社会秩序的建设,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性的支撑。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与关爱那些最朴素的人性,来重新挖掘“个人”的价值。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在一个讲求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年代,越是个体的,越是人性的,也越是公共的,越是公益的。当更多的人性能够告别“庸常的恶”,我们的社会自然会变得更加安全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