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天“七夕”,北京市共有2800多对新人登记结婚,比去年的4200多对少了几乎一半,并未形成“高峰”。婚姻专家表示,新人定婚期正在从追求“好日子”回归理性,所谓“水到渠成”。
“好日子”婚登未井喷
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区县婚登部门都提前做足了准备,但是来登记的新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不止是“七夕”结婚登记人数趋于平稳,在刚刚过去的8月8日、8月18日两个“好日子”,实际结婚登记的新人总数比平日也未高出许多。
“8日那天还是周六,有1960余对新人登记结婚,18日实际办理结婚登记的也只有1281对。”但是在2008年8月8日,这一数字竟然达到了破纪录的15646对。
专家建议“水到渠成”
本市新人扎堆择吉日结婚的第一个大高峰出现在2006年12月18日。当天是阴历10月28日,共4600多对新人登记结婚,而当时的日平均结婚登记量仅为600对左右。
“婚姻是否幸福与结婚日期关系并不大,许多新人把日子看得太重,在缺乏磨合、了解的情况下仓促登记结婚,反而影响了婚姻的质量。”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离婚增幅明显放缓
根据近几年的数字统计,结婚登记量有升有降,但是离婚数量一直稳步增长。
从去年开始,随着新人们逐渐淡化对“好日子”的追求以及婚姻登记部门在离婚前调解工作的深入,本市离婚数量的增幅也明显放缓:离婚人数由2008年至2009年的年增长2700余对,下降至2010年至2011年的年增长500余对。
记者 崔红
■七夕·调查
乙肝携带者婚恋压力大
专家称婚恋难根源是对乙肝的误解
“如果你喜欢的人是乙肝携带者,你愿意继续和他婚恋吗?”昨日七夕,西城莲花池东路物美大卖场前,两名穿古装的志愿者扮演患乙肝的牛郎不忍织女离去。在随后调查中,一多半路过的市民表示,接受乙肝爱人。但一名乙肝携带者却表示,他现在仍面临着巨大的婚恋压力。
调查:多数人能接受
“如果你喜欢的人是乙肝携带者,你愿意继续和他婚恋吗?”10点半,一身古装的“牛郎”、“织女”出现在西城莲花池东路物美超市前,他们各持一块写着“乙肝、误解”的展板“依依惜别”,而一旁的志愿者则忙着向路人介绍乙肝知识并进行调查。
“性行为不会传染乙肝吗?”推着自行车,头发花白的钱先生质疑道。“只要接种疫苗,就不会被爱人传染。”“那我同意。”钱先生表示。坐在一辆黑色越野车上的周先生则表示自己了解乙肝,但还是静静地听完志愿者的解释,最后他和女友都表示“同意”。
调查活动持续了半小时,共有十位市民参与了调查,其中八人同意,两人反对。
现实:压力其实不小
虽然街头调查表明大部分人接受乙肝爱人,但乙肝携带者小刚(化名)却告诉记者,众多乙肝携带者仍面临着巨大的婚恋压力。
“我在办公室,说话不方便。”接到记者的电话,小刚匆匆从办公室跑出来。
两分钟后,小刚在走廊里告诉记者,他今年32岁,有份稳定的工作。今年一月,他向已恋爱五年之久的女友求婚,并坦白自己是乙肝携带者,但最终女友在其父母的压力下与其分手。
“现在我打算找一位同样是乙肝携带者的女孩恋爱结婚,这样大家都没压力。”小刚说。
小刚还告诉记者,许多人因自己是乙肝携带者而感到自卑,迟迟不愿谈恋爱。还有人隐瞒乙肝携带者的身份结婚,结果婚后被发现而导致离婚的也不在少数。
追访:对乙肝误解太多
志愿者刘女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近一亿,很多人包括乙肝携带者自己,因对乙肝的误解、对乙肝疫苗的无知走到了分手、离婚的境地,需要多宣传,让大家正确认识乙肝。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蔡医生也表示,乙肝携带者婚恋难的根源是对乙肝的误解。蔡医生介绍,有研究表明,乙肝携带者引起配偶患慢性乙肝的不到6%,而且,乙肝有高效而廉价疫苗,“只要接种了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恋人、夫妻之间就无须担心被感染。”蔡医生还说明,当前“母婴阻断”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普及,可以有效避免下一代感染乙肝。
记者 李庭煊
线索:辰先生
■七夕·花絮
金婚老人
集体过节
晨报96101现场新闻(记者 岳亦雷)风雨同舟情相依,白头偕老爱相随。昨天的“七夕”可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在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安贞苑社区,近40对婚龄超过50年的老夫妻齐聚一堂,喝红酒,品蛋糕,秀照片,一同享受属于他们的浪漫时刻。
75岁的杨达洲老人和妻子李代军退休前是新华社驻外记者,去年1月26日,是俩人金婚之日。为了留个纪念,杨达洲没有邀请亲朋好友,而是偕夫人一同去饭店共进晚餐,之后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因为工作原因,老两口年轻时去过几十个国家,留下了无数照片。“我特意买了一本大相册,精选了一些放进去,送给老伴做礼物。”杨达洲说,本想着再拍一张合影,但因身体原因一直耽搁了下来。不过,今年“七夕”,社区居委会帮忙弥补了这个小小遗憾,请专业摄影公司为社区中金婚老人拍摄金婚纪念照,并制作成卡片送给老人。看着卡片中老伴和自己的亲密合影,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不断重复着“谢谢”。
在现场,居委会还为老人们准备了红酒和蛋糕庆祝。“不对不对,胳膊应该叉过来喝。”喝交杯酒时,宋连保和薛秀琴老人姿势错了,周围人赶紧提醒,“我俩今年80岁了,这还是头一回喝交杯酒呢,呵呵。”宋连保有些不好意思。之后,老两口相互喂食蛋糕,一不小心,将蛋糕弄到了对方嘴角,赶紧用手给擦去,幸福的样子让人羡慕。
线索:辰先生
■七夕·商家
“巧果”卖断货
昨天是七夕,北京稻香村推出的传统点心“巧果”格外受欢迎,部分门店甚至出现了短时脱销。
在北京稻香村第三门市部,不少市民在为自己的孩子选购巧果。“巧果”包装盒上印有女子在葡萄架下对月穿针的民俗画面,盒内装有鲤鱼、窗棂、葫芦、叶子、灯笼、如意锁、贝壳7种精巧造型的点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这7种造型在古代寓意“七巧”乞巧。记者了解到,北京稻香村2008年恢复“巧果”以来,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今年自8月8日上市以来,原计划15万的产量销售几近尾声,部分门店出现短时脱销的情况。(记者 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