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以互联网和新能源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面前,要想抢得发展先机,无疑必须高举创新大旗。然而,创新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有耐得住寂寞的踏实积累、高人一等的远见卓识。当然,还要有一方培育其成长的沃土。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国家为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是为自主创新开辟的一方沃土。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完善政策、改革机制、创新服务等多种手段,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从设立之初就要力争成为全球新技术产业发展龙头的天津滨海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实践三级孵化的创业体系,推进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质高新化发展,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走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坚守“门槛”:非“高新”不欢迎
“天津滨海高新区从设立之初就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准进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有一些规模很大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当时想进来,都被我们拒绝了。有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企业才能入驻高新区,这是我们和其它开发区不同的地方。”
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滨海高新区正是在这样的原则坚守下,促使高新区内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规模,成长起一大批像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典型。
赛象科技是以研发生产子午线轮胎成套装备为主的公司。据赛象科技董事会秘书刘文安介绍,该公司广泛应用光机电一体化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开发和研制了20多个系列、80余种规格的子午线轮胎系列设备,其中半数产品为国内首创,技术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赛象”品牌的子午线轮胎系列设备遍及全国,并出口到法国、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世界著名轮胎公司,在全球高端基础装备制造业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正是依靠不断的探索与技术创新,赛象的技术水平及销售收入一直处于中国橡机行业前列。
技术的升级带动了经济的高效增长。据记者了解,天津滨海高新区多年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滨海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667亿元,是2005年的4 .5倍,年均增长35 .3%;总收入3017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2 .1%。在“十二五”开局元年,天津滨海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总收入3619亿元,同比增长20%;地区生产总值773亿元,同比增长18%。
定位所在:选择性培植新兴战略产业
“高新区承担着自主创新的重要责任,所以我们就考虑要实行‘窄化战略’,根据自身资源来确定战略定位,有选择性地培育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倪祥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这一点。
近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培育了新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尤其是在新能源发展上,天津滨海高新区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标志性产业。
据记者了解,天津滨海高新区2005年被原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天津)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天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被科技部批准为“ 国 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天津滨海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分为储能电池、风力发电、太阳能三大板块,每年保持30%至40%的增长速度,2011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中国锂电的代表性品牌———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在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新能源企业。
“无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后劲。”科研出身的力神电池总裁秦兴才比别人更清楚研发、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他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语气铿锵,信心十足:“我们始终坚持高端定位,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产品质量和安全放到第一位,逐步创立自己的品牌,参与到国际化竞争。”
目前,力神电池产品质量和性能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全球许多高端电子产品的电池供应商,在全球业界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力神未来的发展重点,将在储能电源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领域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成为国际领先的企业。
说起来,力神电池只是新能源产业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个例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投资超100亿元的英利光伏产业基地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也将于2013年启动,预计2015年全部建成后,生产能力达到40亿瓦,产值超400亿元;此外,宏大中源400兆瓦太阳能电池、明阳风电天津产业基地等新能源项目也已纷纷落户滨海高新区。这些项目达产后,将推动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全国最受瞩目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十二五”末,天津滨海高新区新能源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
新兴战略性产业当然绕不开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业。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软件出口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业,天津滨海高新区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中环半导体的高压硅堆产销量世界第一;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百万亿次、超千万亿次运算速度的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在高新区成功下线,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制造和应用超百万亿次、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曙光公司副总裁裘效轲向记者介绍,不只是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在云计算产业化方面,也走在了市场的前列,先后承建了国内多个城市的云计算中心项目,推动了区域云计算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曙光公司还依托超级计算机的扎实功底,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构建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精品服务器,在互联网、金融、电信、气象、石油、科研、电力等多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确立了曙光公司在服务器领域国内领先的优势地位。裘效轲说:“曙光公司视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近三年来,曙光公司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50项,其中发明专利210多项,软件和著作权近百项。”
创新服务:保证对企业的“温暖度”
“滨海高新区十分注重对企业的‘ 温暖度’,用系统思维来创新服务保障体系,做到始终关怀、持续关怀。”倪祥玉这样多次强调高新区服务体系建设。
据记者了解,天津滨海高新区积极探索,建立起了包含产业、创新和人才三方面的系统化的、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包括支持绿色能源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投融资、股权激励、科技领军人才等16项政策。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全球一流的人才、技术和企业到高新区落户。
近年来,滨海高新区还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目前进入高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有200余家,其中银行类22家、投资基金类155家、中介服务机构类57家。高新区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中小企业私募基金的发行,在全国率先发行了文化产业集合信托。
今年6月21日,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今后,凡全国两院院士、“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和天津“千人计划”人选、“外专千人计划”、“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携带项目来天津未来科技城落户,只要项目通过相关部门审查并具有科技转化条件,该中心将为其提供审批落地、资金支持、科技转化、产品外销等全程服务。在这个平台上,高新区还引入社会资本,组织发起了全市首支文化创意产业集合信托产品———“滨海文创1号”。此产品现已成功发行,共募集资金1 .5亿元,面向象形科技、福丰达等7家高新区小巨人领军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整体授信、集合融资的方式,已分别获得了3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的社会融资。
天津福丰达影视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触颇深。福丰达虽然拥有多项运用前景良好、国际领先的自主研发技术,但起初由于融资瓶颈,这些专利技术无法转化成产品。后来,高新区以创新方式“担保换期权”帮助企业以5%的股权获得50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亟须的资金问题。目前,福丰达在2D转3D影视制作、球幕影院等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系列服务体系的建立,解决了企业在创业、创新上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企业的奋斗激情。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创新资源最为丰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最多、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重要功能区之一,是天津市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未来三年,滨海高新区将力争使引进企业数达到10000家。”倪祥玉向记者表示。目前,滨海高新区只有近6000家企业,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滨海高新区每年将新增企业1000多家。
无疑,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也是滨海人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