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大南路一栋居民楼内,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在过着“蜗居”生活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随着求职旺季的到来,济南的短租房市场最近格外热闹,大大小小的公寓中住满了年轻人,他们或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是毕业不久刚刚工作的职场新丁。
从异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们仍然偏好在高校周围的短租公寓中落脚。并且,在住宅租金均价接近1000元/月的济南,也只有这里,还能提供短于三个月的租赁期、便宜的房租和一张简陋的床。
青春的梦想与创业的激情,就这样,被塞进了一个又一个七八平方米的“胶囊房”。
废旧厂房变身“胶囊公寓”
清晨5点多的济南大学还是一片宁静,小孙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位于校园西南角的短租公寓,去教学楼的公共厕所“上大号”。“禁止大便”是小孙入住这间短租公寓后房东交代的第一句话。公寓的房间内虽然有独立卫生间,但由于是房东自己改造的管道,下水很困难,很容易造成堵塞。
住到这里快一个月了,小孙的衣服一次都没有洗过。因为简陋的洗脸台直径还不到20厘米,不足7平方米的房间也实在没有地方晾衣服。
小孙今年研究生毕业,一个月前来到济南求职。经同学介绍,小孙才找到了这家由学校老印刷厂的厂房改造而来的短租公寓。不足100平方米的空间被隔成10个单间,每间月租金750元。
虽然是由厂房改造而来,但比起小孙之前看过的几家,这间公寓有宽带、有风扇,条件已经很优越了。让她担忧的只有对面的男生公寓和不时来“做客”的老鼠。
不足80平方米隔出7个单间
李强从山大毕业接近一年了,他住的短租公寓位于山大南路的一个居民小区内,从外面看,就是一间不到80平方米的居民房。但房间内部,却被简易的隔板重新分割出7个小间。
房客有男有女,还有情侣,加上他,一共 8个人,都是即将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除去卫生间和厨房,每个人的私人空间只有6个多平方米。
人员多而杂,作息时间也不同,房间隔墙是三合板做的,厚度不足5厘米,基本“形同虚设”。李强在自己的房间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隔壁好几个房间的声音。别人看电视,他也被迫听电视,经常是刚睡着,就被吵醒。
渐渐地,李强开始失眠了,数羊、戴耳塞、听音乐等各种办法都试过,还是无济于事。10个人的作息怎么可能统一呢?他也想过搬家,但租金差不多的房子条件也差不多。
城边“学生村”渐成规模
下午6点,102电车抵达了终点站,郑丹丹下车后,从包里掏出一双黑色的运动鞋换上。她也是从外地来济南求职的应届毕业生,现已在一家单位进入了试用期。
从车站到住处,她还要穿过一个胡同,走一段土路,为了保护为新工作攒钱买的鞋子,才想出了“换鞋”这招。
她租的房子在济南大学附近的后龙窝村。放眼望去,村民们自己建造的各种砖房形态各异,门上多数都挂着学生公寓的牌子。路边,村民老赵正在忙活着:拆掉原来的平房,建一座四层小楼,每层将被隔成10个小间,专供出租。
丹丹与其他5个人合租的房子里,破旧的床、桌子和椅子是仅有的家具。整个后龙窝村这种“胶囊公寓”有几百间,其中8成住户是大学生或职场新人。丹丹说:“在这里,招聘类报纸最吃香,每天早上一个个都拿着报纸,奔波在找工作的途中。”
村民自己盖的三四层小楼,大部分地基还不到半米,楼板很薄,二楼拖地,一楼漏水。做饭、烧水主要靠高功率的电热设备,卫生间条件也很差。
丹丹现在每天最发愁的就是“下班回家”,她也想换个地方住,但见习期每个月仅仅800元的收入,还是把她困在这250元一个月的“胶囊”中。
求租者多 租金上涨
济南“胶囊房”市场供需两旺
最近几日,记者走访了山大、山师等高校周围的多个小区,发现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居民将住宅改成“胶囊公寓”出租。还有两家公寓的主人正在将房间内的单层床换成双层床,准备再多招几个人入住。
“胶囊公寓”租金上涨
“胶囊公寓”的房东们表示,现在求租的人很多,只要在校园内贴个小纸条,一天内就能招满。离高校较近的房子更是一床难求。也有越来越多的济南人动手改造自己的闲置住所,“当房东”成了新的生财之道。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教授说,租住“胶囊公寓”的学生可分为三个类型:一、已经就业的学生。租金低,交通方便和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产生的安全感是他们入住的原因;二、已经毕业,但是不想马上就业的人。这部分人虽然离开了大学校园,但是会选择继续读研深造或继续找工作。除了租金可以接受,他们还可利用学校的环境学习;三、外地在校生假期暂留济南。
需求旺了,租金也随之上涨。后龙窝村公寓单间的价格已从最初的150元涨到了250元一个月。而小区里的“格子间”已经到了月租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