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本报前日刊发的消息《本市试行可降解式生态葬法》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降解骨灰盒的使用对传统的殡葬观念形成一种较大的挑战,并非所有市民都能接受;但总的来说,在接受采访的市民中,大多数年轻市民都赞成绿色、低碳的殡葬新风。
日前,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近百位市民在永安公墓“全免费墓区”为首批17位逝者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礼仪队庄严地把可降解骨灰盒安放在泥土里,边撒花瓣边添土。参加此次送别仪式的陆先生表示,从环保角度出发,逝者最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一种真正的回归。这样也能节省土地。陆先生希望这种全新的殡葬方式能够长期进行下去。但是,因为骨灰最后融入土地,挑战了传统的殡葬观念——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自己过世后还是希望能和老伴有个固定墓地,如果被降解了会觉得没有“入土为安”。
永安公墓总经理张昕认为,现在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可降解式生态葬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观念。其实,在逝者最后融入的那块土地上,逝者家属仍然可以按照文明的方式进行祭祀。此外,寄托哀思更多是精神上的一种宣泄,现在寄托哀思的方式很多,像网上祭祀、旅游祭祀等祭扫形式,被很多年轻人广泛采用。当然,人们对新的殡葬方式会有一个心理适应期。(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