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冬异常寒冷,各地出现的地震、海啸、暴雪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似乎与灾难影片中的场景有些许对应,这不禁引起人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种种猜想。为此,记者专访本市气象局多位气象专家,他们综合了相关科技和气象资料,共同为市民解开心中的疑团。
气象专家团成员:
运顺利 市气象局副局长 吴振玲 市气象台副台长
刘爱霞 市气象科研所所长
周锦程 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主任
段丽瑶 市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首席
1.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本市为何出现“冷冬”?
判断气候变冷还是变暖,需要从时间尺度上来分析,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气候变暖,指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百年时间尺度的变化。我们经历一段寒冷月份的事实不能说明长期趋势,属于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能据此判断全球变暖出现了停滞或者逆转。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统计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天津连续5个月气温偏低,这在天津历史上十分罕见。但是,从冷空气活动的总频次来说,并没有出现明显异常。如果倒退30年,津城冬季持续低温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2.极端天气多发是否意味着可能出现夏季异常高温?
近年来,极端高温热浪发生频率比过去大大提高,袭击范围也越来越广,而全球变暖正是我国夏季高温频繁出现的大背景。今年的冷冬,说到底也是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表现之一,因此夏季出现极端高温的几率确实比较大。但是,夏季高温热浪不能完全归罪于全球变暖,因为城市化造成的热岛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极端高温事件的剧烈程度。
3.近一段时间全球地震事件频发,这是否与气候异常有关?
目前对地震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还没有达成共识,美国宇航局有文章认为,气候变暖导致冰山融化,一立方米冰接近一吨重,一些冰层厚度会超过1000米。当这些重量因融化而除去后,地壳就会弹回到原来的形状。同时,冰山融化后海平面就会上升,因此海底所承受重量增加,又会对地层深处的板块造成影响,于是引发地震。
但是,这一说法目前仅是猜想,还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水位上涨确实会引起地震,但只能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另有地震地质专家认为,气候变暖引发地震,是个本末倒置的说法,地质构造的结构变化可能影响气候,但气候变化不会引起地壳活动。目前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并非由全球变暖诱发。
4.异常天气频发,难道是印证了《2012》等电影的场景?
类似《后天》、《2012》这些灾难片中所描绘的情景,大多是为增强视觉冲击力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往往强调某些规律当中的极端化。比如说温室气体排放,或者是污染极端化的情况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严重影响,因此传达的一些信息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例如全球变暖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地球系统自身调节的作用,地球气候有可能会出现突然变冷的情况。不过这种所谓的突然变冷不可能是几天之内完成的,至少应该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情。而且纵观世界各地,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遭遇了灾害性天气,这是否都与气候变化相关还难以最后定论。对公众而言,不必对此太紧张,这些都在地球的天气变化范围内,这些天气状况也并非十分过分。
今年我国西南大旱是什么原因?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气温持续偏高、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是造成大旱的直接原因,但追究起来也与全球气候变暖脱不了关系。因为变暖造成大气环流异常,在西南地区表现为没有形成制造降雨所必需的暖湿气流,无法出现有效降水。可以说,严重的干旱正是大气环流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一个表现。
本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各种气象灾害多发,其中春季干旱非常多见。从今年的情况看,前期天津市先后经历数次降雪过程,使得麦田在整个冬季基本被积雪覆盖,冬小麦没有出现大规模死苗现象。
进入3月中旬后,随着气温迅速回暖,深层封冻土壤将逐渐解冻,土壤墒情将继续保持较好状态。另据预测,春季天津市降水接近于常年略偏多,所以本市农田基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严重旱情。总体来说,2010年的本市春耕条件略偏好,预计为平年年景。(杨郁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