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这是我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这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汽车新城。金秋十月,在襄樊高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记者处处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炙热气息。
印象:神奇之地的强劲脉动
9月27日,被誉为中国胶粘剂行业知名品牌的回天胶业湖北基地新厂区正式启用;
10月10日,东风旅行车公司首批15辆“东风天翼”商品化纯电动客车下线,标志着该公司纯电动客车生产走向产业化;
15日,国内高新区中首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挂牌,21名院士及专家正式入驻,意味着国内顶尖级智库在此落户;
16日,襄樊市长李新华在武汉华创会发言,介绍高新区新火炬公司引进乌克兰高层次专家团队的经验;
20日,高新区青山电动汽车公司第一条蓄电池生产线安装上线;
22日,年产200万辆的新日电动车项目正式签约入驻……
翻开近一个月来的采访笔记,发现居然有如此多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襄樊高新区。作为地处内陆非省会城市的开发区,这里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汽车动力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汽车检测中心等5块“国”字头的金子招牌。东风、日产、美国康明斯、法国标致—雪铁龙、新加坡佳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此落户。
这里的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160亿元上升到2008年520亿元,年均增长接近28%,速度惊人!刚刚出炉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1月至9月,高新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高于主导产业相同的开发区10多个百分点。
“预计年底可完成650亿元的工业产值。”按照襄樊高新区产业促进局有关负责人的谨慎预测,在建成区不到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年工业产值达21亿元;近7万从业人员人均年工业产值近100万元。真是一片流金淌银的神奇之地。
回眸:生死之交的奋力一跃
谁曾想,就在几年前,襄樊高新区还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
高新区自1992年创办后,发展之路极不平坦。“2003年,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襄樊高新区综合排位43位,不少关键性指标排在倒数三四位。有关部门黄牌警告:如无改变,国家级高新区的金字招牌不保!”10月20日,襄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金元对记者回忆起那段历史,让人听得惊心动魄。
怎么办?襄樊的决策者陷入了沉思。2005年2月20日,襄樊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原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高新区,开启了一场生死变革——
机构大量精简。25个区直管理机构减一半多,区领导减1/2,中层干部减1/2。许多非经济部门不复存在,许多人员的科级、处级职务被取消,重新竞争上岗。
产业布局集中。不再“四面开花”平均用力,重点打造汽车、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航天航空为主导的专业化产业集群。
突出招商重点。重点引进全球500强、国内100强以及一部三中心(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配送和销售中心)的大中型企业。
壮士断腕,效果立现。从2003年到2008年,全区固定资产年均增幅50%以上,全口径税收年均增幅近20%;在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上升9个位次。今年以来,全区新引进、动工、投产项目达132个,总投资212亿元,在此带动下,各大产业发展迅猛。
展望:汽车新城的概念突破
原材料送上生产线,经过70多道工序,平均耗时两分半钟,一辆价值20多万的天籁轿车就呈现在面前。“真是一台高速运转的印钞机啊!”10月21日上午,风神襄樊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前,前来参观的科技部有关领导啧啧称赞。1984年10月,东风在襄樊布下一枚战略棋子——东风襄樊基地。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已形成30万辆整车、79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涵盖轿车、轻卡、旅行车、专用车的汽车产业链初步建立。再经过3年努力,襄樊高新区将达到50万辆整车、100万台发动机的年产能,汽车工业年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大关。
在传统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也将得到加强和发展。
携山川而奋进,谋发展而不息。随着这些新型产业的崛起,新的传奇必将延续,“中国新车城”的概念会被突破,为高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090611210344299.jpg) 精彩聚焦 |
|
一季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