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天津"蔡氏贡掸"入选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10-23 12:35:17 |
概要: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津门蔡氏贡掸”被列入南开区第一批传统技艺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日,记者从南开区有关部门获悉,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津门蔡氏贡掸”被列入南开区第一批传统技艺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记者从“津门蔡氏贡掸”第四代传人蔡成浩口中得知,刚刚被列为南开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津门蔡氏贡掸”,即将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已开始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鸡毛掸子只是市民家中掸扫灰尘的工具,可如今这小小的鸡毛掸子中的一种,日前被列为南开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蔡氏贡掸创始人蔡锡九,凭一手扎掸子的手艺在京城闯出名堂,后来还专门为皇宫制作御用贡掸。
蔡成浩13岁时就跟父亲学会了制掸手艺。后来,蔡家人陆续进工厂上班,贡掸手艺也被暂时搁下。直到2003年底,蔡成浩才开始重新扎起了鸡毛掸子。由于蔡家的掸子选料好、工序多,市场反响非常好。如今,制作贡掸的手艺已传至蔡成浩子女的手中,女儿在天津陪老蔡,儿子则将“蔡氏贡掸”的店铺开到了北京。 蔡成浩告诉记者,制作一支鸡毛掸子要用五两左右的鸡毛,这五两鸡毛就要取自近千只鸡,而只有鸡脖子和翅膀之间的一小段羽毛才能用来做掸子,材料选择比较严格。此外,质量达到要求的鸡毛,还必须是取自散养喂活食的鸡,而喂饲料的鸡毛质量不好。每一把蔡氏贡掸的完成都要经过整整18道工序,扎掸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制作贡掸最核心的技艺,也决定了蔡氏贡掸和普通鸡毛掸的区别。
据了解,“津门蔡氏贡掸”即将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这样,其距国家级仅差一步之遥。蔡成浩表示,“津门蔡氏贡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也已经在市里相关部门得到了批复,同意其上报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孙毅)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