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引滦入津工程是天津26年来的“生命线”,而这条水脉在未来若干年内还将继续滋润这座百业蓬勃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的城市。
引滦入津工程是1981年冬天开始兴建的,原定1985年通水。为缓解用水紧缺情况,有关部门曾耗费巨资由黄河临时引水。基于这种情况,引滦水入津工程中诸项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1983年2月1日,引滦入津通水协调会议确定下“7月动工,8月试水,10月1日通水”的奋斗目标。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努力,引滦入津工程从全线正式开工到实现通水,仅用了1年又4个月的时间。
1983年9月5日,引滦入津工程提前全线正式通水。引滦入津工程是一个跨海河、滦河流域的巨大工程群。同时也是一个包括跨流域引水、输水、蓄水、净水和配水等综合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城市供水系统。
工程的兴建,为天津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一举结束了全市人民喝咸水、苦水的历史,城市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为全国饮用水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扭转了工业生产缺水的被动局面,不仅使用水需求较大的缺水企业全部恢复生产,而且使天津港获得了新生,新港船闸得以重新开启使用,停产三年之久的内河港区码头恢复了生产,又为新建企业提供了可靠水源,加速了工业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引滦入津工程大大减少了本市地下水开采,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彻底改变了上世纪80年代的急剧沉降势头。改善了园林绿地灌溉条件,累计提供城市环境用水近10亿立方米,全市园林绿地由引滦入津前的1053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1649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8%提高到2007年的37.5%。提高了天津人民生活质量,引滦入津后,居民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引滦入津工程已经连续26年正常运转,累计供应给天津191.6亿立方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