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天津街头,熙熙攘攘的汽车川流不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有房有车已成为今天成功的象征,而汽车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半径。自1986年第一辆夏利两厢汽车下线以后,天津轿车工业发展谱写出了第一篇华彩乐章。23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与环保等已成为天津市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一汽夏利天津建厂之后,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天津汽车工业开始了双引擎驱动,2002年8月,一汽与丰田签署协议,公司更名为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目前,坐落于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的第一工厂稳步发展,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大街的第二工厂2005年3月也正式投产,第三工厂毗邻第二工厂,于2007年5月28日正式投产。经过几年努力,目前一汽丰田年生产能力已超过40万辆,2008年9月,公司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天津一汽丰田生产的“威驰”、“花冠”、“皇冠”等轿车正奔驰在中国各地。
汽车整车制造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迅速兴起,汽车工业已成为天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天津开发区泰达西区,目前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体系,锦湖轮胎、艾达变速器等汽车配件企业纷纷在此投资设厂,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和汽车分解、汽车回收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清源电动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开发区建设国内最大的电动企业产业化基地。根据天津市“十一五”规划,天津要形成以西青区为主的微型车生产基地和以泰达为主的中高档轿车两个生产基地。
天津轿车工业已走过23年的春秋,它只是天津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间,23岁的天津轿车工业,更像一位健壮的青年,正在展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努力追求未来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共同祝愿它走向更为光辉灿烂的明天!
1986年·天津汽车工业元年
2008年,作为“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重要内容的“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举行。在会上,相关人员表示,1986年,天津诞生的“夏利”自主品牌汽车,掀开了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而这一年,由于夏利品牌汽车的诞生,也就成了天津轿车工业发展史上的元年。
时间回溯到198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合资或合作生产汽车的只有两家——北京汽车的合资公司北京吉普(Beijing Jeep)生产的切诺基(Cherokee)和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VW Santana)(轿车则只有后者)。而在微型轿车方面则是空白。当时,大多数国际知名的汽车厂商对中国市场还抱着观望态度。
1984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和日本大发工业株式会社(Daihatsu)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引进微型面包车Hijet 850和微型两厢轿车Charade 1.0的全套制造技术。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中国厂商的惯用方式不同,天津汽车选择了合作而不是合资。一字之差,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了解,当时之所以选择合作,是为了在之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让中方占据优势地位,同时还可以获得这两款车型的全部知识产权。所以后来生产的夏利轿车并没有像桑塔纳或捷达(VW Jetta)一样,使用英文原名作为产品的英文名,而是采用了“夏利”的汉语拼音“Xiali”。而“夏利”这个译名,是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所起的。他把Hijet取名为“华利”,把Charade取名为夏利,不仅取了谐音,合起来还有“华夏得利”之意。
1986年3月,天津正式引进日本大发株式会社CHARADE微型轿车技术,当年9月30日,以“CKD”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购车参考)”两厢式轿车下线,这一年也因此成为天津轿车工业发展史的元年。夏利为天津轿车工业赢得了巨大声誉,它成为继波兰制造的超微型轿车菲亚特之后又一款热门私人用车,马季、牛群、朱时茂、彭丽媛等一批演艺界明星的第一辆座驾都是夏利。截至目前,夏利品牌已售出约180万辆,成为国内轿车市场的著名品牌之一。
夏利品牌
焕发新青春
2009年7月15日,长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汽车博览会上,一场“新车命名发布会”正在进行,天津一汽生产的两款新车——夏利N5和威姿V1命名正式揭晓,夏利N5是天津一汽在当前较为成熟的产品平台基础上融入NBC平台技术,为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全新开发的一款精品小型轿车。而威姿V1加入天津一汽的产品序列,则以其生动活泼的风格,一改人们心目中略显保守的企业形象,可谓在天津一汽发展史上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从1986年建厂伊始至今,作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品牌的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天津一汽始终坚持自主发展道路,努力开发制造中国普通家庭买得起、用得起的国民车,这次夏利N5与威姿V1正式加入企业产品矩阵,是天津一汽23年历史积淀的一次厚积薄发。
瞩目未来 小型车将成市场主角
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表示,由于全球的能源及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上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经济型小车发展的产业政策,未来必将是经济型小车的舞台。他相信,随着夏利N5与威姿V1的正式上市,必将带动天津一汽现有产品系列的升级换代。
业界认为,夏利N5和威姿V1的正式命名对于天津一汽意义重大。夏利N5凝聚了夏利23年的品牌积淀,承担着续写夏利辉煌、改写小车市场格局的使命;而威姿V1则以时尚的姿态突破了天津一汽原有产品的固有形象,为天津一汽自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两款新车发布,将助力天津一汽在自主经济型轿车市场中树立起新的标杆,并使夏利这一行业老品牌焕发出新的青春。
数字见证传奇
2008年,全市共生产轿车53.1万辆,同比增长18.4%,同年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已达109.23万辆,比上年增长15.9%;其中轿车64.84万辆,增长21.0%。全市私人汽车达到80.61万辆,增长19.3%;其中轿车51.84万辆,增长24.0%。今年5月,全市生产轿车4.5万辆,比4月增加0.46万辆;6月,突破5万辆,达到5.02万辆,其中,小排量的一汽夏利轿车当月产量增长40.4%,增幅较5月提高8.9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增长9%;丰田RAV4从4月份上市以来产品更是供不应求,目前订单已排到四季度,二季度产量已累计超过1.9万辆,其中,6月份产量达到6800辆。
天津汽车工业发展大事记
1997年8月: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1月:“夏利”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999年7月:“天津汽车”A股在深圳上市交易。
2000年7月:天汽集团与日本丰田公司合资设立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奠基仪式”。
2000年12月:引进丰田NBCII车型生产的第一辆夏利2000(TJ7136U)轿车顺利下线。
2001年10月:在夏利TJ7101、TJ7131基础上进行浅内饰等7项新技术改进,推出“静雅”型新品种。
2002年6月:天汽集团和一汽集团联合重组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字。天汽集团与一汽集团实现强强联合。
2002年9月:第一辆加装AT部分装置的“雅酷”轿车顺利下线。
2002年10月: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辆“威驰”轿车顺利下线。
2002年12月:引进丰田NBCI技术生产的第一辆“威姿”轿车顺利下线。
2002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一汽”。
2004年2月: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花冠”轿车正式下线,这是继“威驰”轿车后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第二款轿车。天津一汽生产的“威乐”轿车也同时下线。
2004年8月:第100万辆夏利轿车驶下夏利天津工厂的生产线。
2005年3月:天津一汽丰田第二工厂落成,皇冠3.0高级轿车下线。
2009年7月:天津一汽两款新车夏利N5和威姿V1在第六届长春车展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