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舟检测研制的传感器样品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高新创业,业创高新。
从1993年至2012年,可以说,高新区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创业史。创业,是高新区永恒的主题。
不管是失地农民,还是科技企业,在高新区,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完成了人生的转折,抵达了事业的高峰。正是有了这种创业的活力与激情,高新区的“火炬”在46.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熊熊燃烧着……
失地农民篇
李利元:养猪致富 做生活的强者
1990年,19岁的李利元,嫁给了高新区双马镇茶园村的袁小兵。村里人多地少,小两口种些田、种点花生,生活清贫。
1994年,因修建京珠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家中田地被征收。他俩成了失地农民。那时,李利元做过很多工作,当过挡车工,卖过衣服,袁小兵则开跑跑,家境依然拮据。
2005年, 时逢猪价低迷,不少母猪被送去屠宰场。李利元瞅准这个机会,走上了规模化养猪之路。
那时猪崽子便宜,百把块钱一只,李利元一口气买了70来只。到出栏时,猪价上扬,她很是赚了一笔。第二年,她便扩大规模,形成了如今年出栏500头猪的局面。
养猪并非易事,苦乐参半。第一次为母猪接生,那副景象让她呕吐不已;某次蓝耳病的爆发,让她损失了三四十头猪;某年行情不好,猪卖不起价,折合下来等于白做。
可是,这些都难不倒李利元。她常学、常问、常看,曾参加过创业培训,也曾虚心向农业院校的教授请教,逐渐摸索出一套养猪经。丈夫袁小兵是她的好帮手,经常上网浏览和养猪有关的新闻,根据趋势调整养殖规模。由于消息灵通,能准确把握卖猪时机,附近的养猪散户都爱上他们家讨教。
虽说挂着“女猪倌”的头衔,年届四十的李利元却十分大方、美丽。她也未曾想到,当年的一个念头,竟然让一穷二白的家庭,转变成年收入数十万的幸福之家。
再忆往昔,李利元依然认为,她只是个普通人,也没有一技之长。如果一定要找出她的特别之处,那也许就是,她选择了做生活的强者。
张长林:为高新区创税 他很高兴
2005年4月,长680米、宽40米的晓塘东路开工。高新区双马镇櫈桥村的张长林,为了这个项目,腾出了自家的两亩地。那一年,他34岁。
那时,张长林家有四口人。他在外帮人开货车,妻子则拿着几百元一个月的工资,在一家塑胶厂打工。田地,则由家中的老人耕作。日子嘛,用张长林的话说,“有饭吃就不错哒!”
田地征收后,张长林拿到了一笔征拆款。这些钱,用到哪里合适?他思前想后,决定还是要去创一番事业。
于是,他花八万元买了一台摩擦压力机,和一个朋友合伙,做起了螺帽加工。没有厂房,他们就着一个简陋的棚子,放上两台机器,开张了。
由于螺帽利润空间不大,他们逐渐开始转型升级,为高新区的一些重型机械企业加工零件。
2009年,张长林“单飞”,注册了一家公司,并在郊区租赁了正式的厂房。由于讲信用,朋友间口口相传,他把生意做到了长沙、株洲、常德等地。公司盈利后,他不断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目前,他已经拥有8台车床,并雇佣了约二十名员工,年产值达800万元。
创业中的艰难,张长林不愿多谈。他只强调:“这些年,多亏了堂客对我的支持。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一心一意走下去!”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到每年为高新区纳税十几万的公司负责人,张长林坦言,这种转变让他觉得很高兴,算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下一步,他的打算是,尽快把公司的产值做上去。
据櫈桥村村委会干部圣菊华介绍,村里有400余户村民,其中自主创业的约有五六十户,身家上百万的不少。对于村民创业,村里一直持鼓励态度。
此外,高新区人社局每年都举办的SYB免费培训班就是一种帮助失地农民创业的有效途径。市人社局的创业教师,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就业局的业务精英给他们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市场营销,创业计划制定,法律、工商行政登记、税务等知识。培训后,创业者们可获得创业项目的优先选择权、创业资金支持、专家咨询、税费减免、工商减免等优惠政策。
如今,失地农民的就业路越走越敞亮。近5年来,高新区共联系推荐就业与再就业劳动力超过1万名,实际上岗者近7000人次。
科技企业篇
五舟检测:拥有6位博士的小微企业
罗世武,63岁,心理学硕士,曾是湖南科技大学的教授。在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他的头衔是,湖南五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五舟检测)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这儿,大家都不叫他老板,而是尊称他为罗老师。
五舟检测于2010年12月3日签约入园,核心产品包括:一体化公共安全监测智能传感终端,动、静态数据采集系统、岩土工程类传感器等,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
简单点说,他们所做的产品,就是对铁路、桥梁、隧道、矿山等进行监测,通过对被测物体振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确认是否超过安全值,为维修维护提供决策。我市三大桥的疲劳测试,便由五舟检测承担。
“虽然落户高新区火炬园不到两年,但我们十分注重创新。创新就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亮点。”罗世武告诉我们,企业围绕“基于物联网的一体化公共安全监测智能传感终端”的生产,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软件著作权1项。
今年3月,公司取得省经信委“双软认证”;7月31日,被省知识产权局批准为《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8月30日,通过公示,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是分不开的。罗世武略带自豪地告诉我们,目前,公司拥有博士3人、外聘博士3人、本科生17人、大专生9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到职工总数的90%。
作为一家小微企业,究竟是靠什么法宝留住了这批高技术人才,并发明出这些专利?
罗世武解释说:“没有其他,只因这是一个有希望的产业。他们也好,我们管理层也好,都为着企业的前景而凝聚在一起。我们的核心产品是公共安全监测体系,国内做这种产品的屈指可数。等产品批量化、社会化以后,社会和经济效益会十分显著。”
企业去年三月开始运营,做了四百万的产值,大部分盈利都投入了研发。 9月12日晚,罗世武赶赴北京,就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一体化公共安全监测智能传感终端”项目,寻求国家发改委的支持。
“今年我们的发展机遇很好。这次赴京报项目,就是高新区支持的。我们以后拿地建厂房的贷款,也将由高新区担保。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不会这么顺利。我争取用五年时间,把公司做强做大,产值每年翻一番。”
创业中心:培育“小巨人”的摇篮
与罗世武的五舟检测一样,许多科技型企业在高新区发展得顺风顺水。
岳阳青年袁茂银,在火炬创新创业园,一手创办了湖南国奥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仅用三年时间,企业便一跃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海外,实现了他学生时代的创业理想。
来自贵州毕节的聂开榜,是大学生创业的典范。凭借勤奋、踏实的作风,他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满街跑的业务员,一步步转变为亿度网络的负责人,为数百家企业提供网站建设服务。浓厚的创业氛围加上各项政策支持,聂开榜的企业风生水起。
目前高新区现有388家,近五年,累计毕业企业有137家。通过不断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创业中心逐步构建了“政务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中介服务、基础服务”五大服务体系。
到2015年,高新区的孵化场地总面积将达到100万平米,形成“研发—孵化—加速”的企业发展通道,真正成为培育“小巨人”的摇篮。(记者 丁玉洁 通讯员 王小娟 宋静宇 摄影记者 陈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