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这是有承德爱心妈妈之称的“秋实”多年来践行的一个做人原则。和4年前汶川发生地震后一样,听闻云南彝良发生大地震,“秋实”再次背上行囊,只身赶往了灾区。尽管已 62岁,但“秋实”希望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无私的奉献,来诠释什么是大爱精神。
“秋实”只身赴灾区
前往彝良灾区前,“秋实”没有惊动身边的人。多年来,尽管她帮人无数,但鲜有人知道“秋实”的真实姓名。这次直到人们在灾区搬运物资的队伍中看到出现了一个满头白发、体型瘦弱的“大妈”时,“秋实”的去向才被家乡承德的人们所知。
这次大家除了知道“秋实”的动向外,还知道了她的真实姓名——— 张淑华,铁路承德车务段的一名退休职工。据张淑华介绍,自己只想到灾区为灾民们做些什么,并不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9月7日,我从电视上看到,云南的彝良发生了大地震,数十人遇难。几年前,我去过汶川,有救灾的经验,所以就打算过去帮帮忙。”经过简单的准备,9月9日,张淑华从承德先来到北京,从北京转乘火车,耗时40多小时到达昆明,经过日夜辗转,9月12日晚,张淑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彝良。“为了不给救灾工作添麻烦,我来之前自己准备了一些水和食物,坐了几天车,确实很累,晚上我就随便找了个地方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就加入到搬运物资的志愿者队伍中。”可能是因为张淑华在长长的搬运队伍中有些与众不同,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开始了解起她的故事,听完后,许多人都为之感动。9月15日,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上简单介绍了张淑华的事迹,许多人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赞叹不已。“我现在退休了,不想碌碌无为,想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张淑华这样说道。
“秋实”和她的爱心团队
张淑华告诉记者,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团结友爱,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别人,这也是她这一生一直在践行的做人准则。多年来,受到过张淑华帮助的人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数过。
去年11月,家住承德市区石油学校家属院陈阿姨的儿子因颅内感染在北京住院,得知陈阿姨家有困难,张淑华便赶到医院。洗脚、洗脸、揉搓身体,她像自家人一样看护着陈阿姨患病的儿子。
陈阿姨的儿子病情稳定些,便转往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今年春节过后,陈阿姨91岁的老父亲也生病住院了。得知陈阿姨要两头跑,张淑华又挑起照料老人的重担,端屎端尿、擦身子、洗脚……见老人被伺候得很好,有人问陈阿姨,那个帮忙的是你姐妹不?陈阿姨说:“不是姐妹胜似姐妹。”
张淑华一直陪在老人身边,直至他生命最后一刻。陈阿姨告诉记者,时至今日,她还不知道这位好妹妹叫啥名。一些接受过张淑华帮助的人告诉记者,平时他们都想去看看她,却被张淑华婉言谢绝了,“问她家在哪,她说我家在中国。”
据介绍,许多受到过张淑华帮助的人,都加入到“秋实”爱心团队当中。目前,团队人数已经达到了30多个。多年来,张淑华一直坚持“只做事,不留名”的原则,因此大家都称她为“爱心妈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