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泓冰
军训两周,北京大学2011级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军训结束了一段时间,这样惊人的数据经由教育部相关官员之口,痛心疾首地披露出来,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状况亟待强化的新例证。
或许是由于语文阅读水平不够好、对于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等情况也不够了解的缘故,这条新闻几乎在进入媒体传播的第一时间就惨遭草率误读,“北大军训3500名学生病倒”的指称,打击面过大,一下子将北大2011级学生全体都囊括在内,人人皆病,不合情理却耸人听闻。而“傲娇”的北大,似乎也没有任何开口辩解、纠正的较真举动,大约是已经熟知,在奇闻怪论多多的时代里,这样一则军训“轶事”,纵然惹下几颗唾沫星子,也很快就将被放过、至于湮没。
虽然不是全体病倒,但两周军训,6000人次的看病量和“晕倒者众多”,依然足够让人瞠目结舌。这一数据如果属实,那么北大的这一届学生大可以归为北大乃至中国学生的“孱弱之最”——除非有更多的数据被公布出来,用以证明“6000人次看病”在中国高校的军训中也只是稀松平常,完全不值得惊讶,而北大学生的身体,也并不比其他任何一所大学的同龄学子们更为文弱。
炒作北大学生的“孱弱之最”没有什么意义。事实上,近年每逢7月至9月的大学、中学密集军训期,各种有关学生军训中暑、晕倒、叫苦不迭的新闻便不时爆出。就在北大学生纷纷晕倒、看病的同时,在长春,有大一女生上网发帖“高价雇人替我军训几天”;在河南,一所职校的众多男生为逃避军训而求父母帮助装病、请假、退学……
一个民族的教育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倘若变成单以“智识”论高下、分阶层,被框进枯燥的“应试”窠臼,年轻一代从体质到精神的趋于单薄、脆弱,只会是必然的结果。缺少了体质、意志的强健和精神的坚毅、丰盈,或许可以凭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种种非常手段而在各种国内外学科竞赛里摘金夺银、考得高分,最终是否能够负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复兴一个伟大民族的使命,却很值得怀疑。
起点错,步步错。我们的教育之失,恰恰失在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根本理念上:教育不是为了筛选少数精英,更不是研究如何“抢跑”,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中国未来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一大批“四肢发达”的健康公民,而不是大脑被过度开发过分“复杂”、身体却弱不禁风的名校书生。要做到这一点,仅仅强令上几节体育课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