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即使身处林立的高楼内,也可以在自家阳台上辟出一方地,过把“都市农场主”的瘾;适逢周末,邀约亲朋到农业公园戏水采摘,或到“农家乐”、“渔家乐”垂钓休闲。对于家住塘沽新港街华云园社区的居民孙阿姨来说,自己的生活正因新区农业加速向沿海都市型方向转变而悄然发生变化,“没想到乡间田野的变化也能给我的生活增添情趣!”
休闲观光园成乡村新名片
“以前新区很多村子我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在哪,现在农耕地成了观光园,能吃能住能玩,这些村子成了我们全家的周末度假地。”孙阿姨告诉记者,新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这让自己对农业和城与乡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久居都市的孙阿姨来说,以往从未关注过的黄圈村,已经建起了生态农业科技园,漫步于园区的“蔬菜迷宫”中,伸手触到直径1米的南瓜“巨星”,仿佛是走进了一个蔬果滴翠、被赋予农业主题的公园。在沙井子三村的四季生态田园,登上56米高的观景塔,能俯瞰到田园风光,也能看到风电机和采油机等工业景观,还能眺望迁徙鸟群。在崔庄村皇家枣园,可以在古戏楼欣赏秧歌、河北梆子表演,或是在枣园的“开心农场”外包一片田地,逢周末前来打理采摘。
近年来,新区农业部门以农业聚集区、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三个层面”建设为抓手,加速构建沿海都市型农业体系。3个农业聚集区,13个市、区级农业园区,和超过3万亩设施农业,成为新区农业由生产功能衍生出生活、生态功能,并催化“三生”融合的重要载体。
融入经营主题公园的理念后,农业园区既是农业生产场所,也是农产品消费和休闲娱乐的生态场所。除了生产固定形式的农产品,还能提供蕴含创意的生活服务,并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成为“都市农业公园”。此外,各村庄也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挖掘着各自农业生产背后的传统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形成休闲观光业态。
创意农产品上市民餐桌
“在家里可以种油菜、草莓和西红柿,除了自己吃还能分给亲友,不是图省钱,主要是可以体验和分享在阳台上种菜的乐趣。”孙阿姨告诉记者,阳台农业“环保无土”,种植“傻瓜化”,还有折返管道、梯田、立柱等各种形状,不少邻居现在都当起了“都市农场主”。
“阳台农业”用创意的方式把立体水栽培技术带进了都市人的生活,让农业生产技术具备了美化生活的功能。而在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以生物克隆技术为依托,地摆的大型蝴蝶兰也被微缩成了单株短小的“迷你”版本,“蹦”上都市人的案头。
近年来,新区农业企业和园区纷纷按照城市市场需求,开发出礼品杂粮、太空蔬菜和观赏鱼租摆等一批创意农业产品,使农业服务生活的功能不断增强,农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自身附加值,告别了单一的经济和粮食作物功能,同时也成了联系城乡的纽带,融入并美化装点着都市人的生活。
■记者手记
如何让农业在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对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催化作用,引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新区在开展农业工作的过程中遵循“三生一体,城乡融合”的理念。生产增效、生态增绿、生活增趣——农业的“三生一体”串联勾勒出了沿海都市型农业新格局。
新区的农耕田地华丽转身多彩田园,都市人被出海体验、葡萄采摘等农业特色旅游产品“请进来”,融入农业科技的创意农业产品瞄准城市市场和都市人生活“走出去”,这一互动的过程既乐了都市人,也美了乡下人,描绘出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城乡融合”路径,并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生计改善。(记者 程瀚 摄影记者 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