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汉沽。栖霞东街。60万平方米杨树林。上午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在林间。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杨永利带着两位学生,正在这片林子里检查树木生长情况。“最近这片林子中几棵树叶子枯黄,我们得来排查一下原因,目前土壤通透性是影响植物长势的主要因素,今天我们测定土壤的紧实度来推断土壤物理结构对杨树长势的影响。”
“大树医生”“望闻问切”
杨永利穿着白大褂,俨然“大树医生”的形象,对树木断症,也要“望闻问切”。她在长势不好的杨树旁边的地上选定了一个点,取出土壤紧实度测定仪,垫上一块中间留有圆孔的钢板,将测定仪的钻头往圆孔中垂直于地表插入。由于土壤坚实度的不同,钻头深入土壤过程的顺利程度也不同,她一边仔细地观察测定仪上显示的数据,一边给身边的学生进行讲解。她告诉记者,这一片杨树试验林总面积为60万平方米,是史无前例的在滨海重盐碱滩上大面积单一树种栽植一次性成活案例,是我国滨海重盐碱地绿化史上一次性种植成功的最大规模杨树林绿化工程,试验成功于否,对研究滨海新区重盐碱地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废物利用解决绿化难题
如何在滨海新区很多这样的重盐碱地上进行绿化,杨永利和她的团队们,已经研究了近20年。“从昔日盐碱荒滩变成绿色宜居新型城区”这句话的背后,凝结着的正是泰达园林科研人员的心血。
1993年,杨永利被聘到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工作。天津开发区自然条件之恶劣出乎她的意料。要在天津开发区这片重度盐碱地上搞绿化,在当时业界看来,简直就是不可为之事。开发区也被众多国内外专家断言为“绿色植物的禁区”。
如何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资源,成了杨永利思考的主要难题。除了总结申报了“浅密式暗管排盐方法”专利技术外,杨永利带领的团队还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废弃物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杨永利告诉记者,经过土壤成分分析,海底淤泥、粉煤灰、碱渣,其中含有可以利用的成分,且可通过化学、生物及物理的方法,使其相互补充,相互配伍,相得益彰,转化为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有了科学的分析,形成了研究思路,还需实践的检验。从开发区第八大街高压走廊渤海路南侧2000平方米的试验地,到东海路第八大街至第十大街段2万平方米的大面积试验,再到东海路12万平方米的防护林建设,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她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其几项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其中“三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成果鉴定为国内外首创,国内领先。
成绩斐然还要不断求索
在杨永利带领的团队努力下,如今的天津开发区,已成为树木葱笼,绿意盎然,生态面貌焕然一新的绿色新城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卢良恕,院士陈俊渝、李文华等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经杨永利等科研人员研究出的包括绿化规划设计规范、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和绿地养护管理规范在内的盐滩绿化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泰达模式,成功推广到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等全国重盐碱地区。
现在,杨永利的科研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她表示要利用菌肥改良原生重盐碱地,并要达到当季改良当季绿化的效果。同时,在绿地养护中,要解决行道树弱势的难题。现在“滨海重盐碱地区行道树适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三项科研成果已鉴定并登记为天津市科技成果,并申报了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杨永利在打破绿色植物禁区魔咒的道路上,还在不断的探索着。(记者 陈西艳 摄影记者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