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宝坻区在机关党组织开展的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单位“双服务”活动和在党员中开展的工作岗位争优秀、社会岗位争先锋的“双岗双争”活动中,广大党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创新举措,将“服务”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同时,为推进“三区”联动建设、加快富民强区步伐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一方又好又快发展的“宝地”令人瞩目。
龙年正月,虽是春寒料峭,但记者在宝坻区一天的采访中,却感受到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阵阵暖流。
一
一大早儿,周良庄镇周良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广恩带着村民李长江为孩子上学申请的困难家庭证明,赶到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在农办窗口递交材料后,仅仅等了十来分钟就办好了手续。
李广恩告诉记者,以前办这些事不仅手续多,而且村民都要自己跑,费时费力,又摸不着门。现在只要把情况告诉村综合服务站的驻村干部,我们都可以代他们办理,村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干部服务群众更直接,与群众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一站三中心”已经成为宝坻区最具特色的“服务”平台。镇街设立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综治信访“三个服务中心”,村内建立综合服务站;“三中心”实行固定场所、集中办公,实现走进一道门、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综合服务站由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坐班,为群众提供大事小情的代办服务,做到“三包、四保、五必到、一随时”;“一站”与“三中心”之间还有网络连通——一张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网”覆盖了全区24个镇街。
据了解,这张“服务网”去年累计接待群众76.7万人次,解答咨询32.9万件,发现和整改隐患1086件,解决求助问题41.2万件,调解纠纷1468余件。
为提高服务实效性,区有关部门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信息采集制度,通过热线、征询、表格等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盼;驻村干部的民情日记,记录下每一次入户走访情况,每年小村全部入户、大村入户率80%以上,“镇村一体、上下联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为保证服务全天候,区内各单位都设立了服务热线,住村的镇街党员干部挂牌服务,发放联系卡,电话24小时开通……
为加强服务主动性,该区按照政策咨询、扶贫济困、纠纷调解、就业指导等不同领域,建立起120多支党员服务队,1.1万名党员走上志愿岗……
二
车行至方家庄镇大角甸村,千余亩土地上,排排蔬菜大棚从眼前掠过。
走进大棚,一股暖意和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大棚内,十几位农民正忙着栽苗定植,一位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不时俯身“指指点点”。
“株距50厘米、行距1米2,这样的种植密度最好,密度大了作物易生病,密度小了产量低。”
“这个定植穴挖得有些靠外了,一定要靠近水沟这边,便于作物吸水。”
……
这位年轻人是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站长樊士伟。他拿起一株嫩绿的瓜苗对记者说,大角甸村的“元首”牌甜瓜远近闻名,但最难的就是育苗,由我们技术中心负责指导。我今天专程送来瓜苗教农户定植,以后还会定期回访,从施肥、产果,到收获、上市,啥时需要服务,我们随叫随到。
“有了技术人员,咱心里就有谱了。”农户老杨在一旁笑着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能种2000株甜瓜,一株甜瓜结两茬儿果,粗算收获1万斤,半年的收入3万多元。下半年再种一茬儿西红柿,冬季上市还能进账1.5万元上下。这样一来,一个大棚年收入4、5万元不成问题。
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经验丰富的百余名科技人员成立技术服务队,区生物中心年育苗量达800多万株……高效设施农业有了“科技”给力,更是如虎添翼。去年,宝坻全区12万亩设施农业总产值达23.6亿元,总效益13.3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300多元。
收成好了,还要变成真金白银。该区相继成立了1350个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直至海外。去年,车辕轴村党支部成立了“鑫昌源”大葱合作社,一方面推广绿色栽培模式,一方面借助市植保等部门找准销路,俏销市场,总体效益增长两成。
三
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宝坻区节能环保工业区内,为服装、家纺企业提供全线产品及完整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相应数控产品,产品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进生产车间,一台台绗缝机、绣花机整齐排列,由技术人员进行调试,几位外国客商正在了解产品性能。
“因为节前接到了罗莱家纺的订单,我们正月初三就开工了。园区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协调电力等相关部门,保证了我们的生产。”总经理陈济民说。
“去年,我们拿下了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两块‘硬邦邦’的牌子!”陈济民高兴地告诉记者,“这离不开园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的靠前服务。这不,我们还得到了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的60万贴息补助,目前正申报市科技‘小巨人’计划。我们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友怀说,“企业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除了定期上门服务、简化各项手续外,我们还建立了园区服务网站和企业网上办公系统,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在线解答咨询,帮助解决用工、销售等实际问题。”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服务。
宝坻区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双服务”的着力点,区领导带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镇街园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行分包负责制,一包到底,全程服务;在“万名党员评议”、“入百村、走千厂、访万户”等活动中,每个支部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制度化,实现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化和常态化。据统计,全区7批84个重大项目中,41个竣工投产,43个在建,累计完成投资296.4亿元。大项目、好项目夯实了宝坻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
今年,在“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中,宝坻区再次抽调2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32个服务工作组,为企业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双服务”、“双岗双争”活动将在新的考场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 李川 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