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资料图片)
过去人们想到天津产品时常常会谈起“一碗面”、“一只机”、“一瓶酒”,即康师傅方便面、摩托罗拉手机和王朝葡萄酒。但以后,人们可能还会谈起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运载火箭,通信卫星,空间站为代表的“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等航空航天项目。日前,本市发布《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本市将重点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的产业结构。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进入全国前三位。去年,本市航空航天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达227.7亿元,较2005年增长103倍。
重点:三机一箭一星一站
在大飞机方面,本市将做大空客320,实现年产空客319、320、321系列飞机48架能力。积极跟进承接空客350项目。形成空客系列机体、部件、发动机的系列维修能力和货机改装能力,成为亚洲最大的总装制造和维修基地。在直升机方面,实现年产各类轻型、中型和重型民用直升机300余架能力,占当年全球产量的比例达1至2成,使本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基地。在无人机方面,实现年产各类无人机100架能力,成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产业基地。其中“彩虹”“刀锋”系列无人机分别形成年产50架能力。
在大火箭方面,本市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5米以上直径大推力运载火箭。完成大火箭首飞,实现年产直径5米以上运载火箭12发生产能力,代表我国进入太空的最高水平。重点项目是中国航天第一研究院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
在卫星方面,重点发展直播通信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光学成像卫星、卫星电源、月球探测器等,实现超大型通信卫星总装生产能力,成为中国率先发展的卫星应用产业基地。重点项目包括中国航天五院超大型航天器项目、中国卫通直播通信卫星项目、国家北斗卫星导航信息服务中心北斗卫星应用项目。
在空间站方面,重点发展外径4.5米,重22吨的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形成22吨空间站核心舱总装生产能力,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标志。
目标:建亚太一流航空航天基地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促进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开发区西区和滨海高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加速聚集,形成天津航天产业集聚区,建成中国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超大型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航空航天产业制造、研发和转化基地。
本市还将建设东丽航空产业区、津南双港工业区、宁河现代产业区三个配套产业区。同时,加快天津直升机设计研究院、中国民航产业化基地、天津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中国民航大学等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参与大飞机项目配套及航天重大科技工程配套研制,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新闻链接
本市航空航天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2亿元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227.7亿元,增长了103倍,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空客天津总装线完成总装并交付36架飞机。目前,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航空制造业和开发区西区、滨海高新区航天制造业为核心的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已被确立为中国航天在21世纪重点发展的四大基地之首,临空产业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规划》中还提到,航天科技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航天产业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至1:14。而在航空领域,未来20年,我国民用客货运输机需求达1900架,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需求达10000架。记者金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