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滨海新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今年,新区将启动实施第三个20项民心工程,建设120个社会事业项目,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建设“宜居滨海”。
以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为依托,新区今年将加快实施社会发展攻坚。着眼学有所教,新建、改扩建3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任务;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批区域名校,建设一批特色高中。着眼病有所医,加快推进名医、名院、名科工程,加快建设空港国际医院,筹建疾控中心、卫生信息中心等一批医疗卫生机构,启动建设国际医疗城;搞好与知名医疗机构高位嫁接、合作共建,打造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力争年内创建两所三甲医院。着眼住有所居,进一步完善定单商品房、蓝白领公寓等多层次保障模式;年内新开工200万平方米,确保竣工100万平方米。着眼劳有所得,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援助机制,健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防拖欠农民工工资,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年确保新增就业11万人,一般困难人员就业率8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着眼老有所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五大保险覆盖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启动建设新区第二、第三社会福利院,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记者 孙刚 岳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