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一句俗语道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打造安全的菜篮子,让市民吃得放心,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列入本市20项民心工程,实施“放心菜基地”等食品安全工程被提上日程。据悉,到2015年,本市将建设40万亩“放心菜基地”,年产优质“放心菜”240万吨,基地内蔬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放心菜”是怎么种出来的?“放心菜”为什么能让人放心?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了蓟县东施古镇嘴巴庄村的“蓟县绿普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了解了“放心菜”的生产过程。
走进一个西红柿大棚,温室里一排排西红柿苗整齐而健壮,“其实菜和人一样,刚生下来都差不多,关键看怎么‘教’。”公司负责人卢秀玲告诉记者,这里的蔬菜之所以味道好,品质放心,并非因为采用了什么特别的品种,关键在蔬菜的后天管理,也就是“驯化”。记者发现,一株株西红柿苗赖以生长的泥土并不湿润,显得有些干。“西红柿不怕旱,打上次采摘后我们就没浇过水,就叫它旱着,培养它的野性,这样长出来的西红柿更甜。”
卢秀玲告诉记者,作为农业部第一批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该农业基地组建于2008年6月,一期投入1350万元建设蔬菜日光温室和春秋棚,主要种植黄瓜、茄子、青椒、草莓等果蔬。蓟县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学永介绍,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分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个等级,安全等级逐级提高,这里的蔬菜是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种植生产的。
放心菜的秘密之1
“喝”深井水“吃”农家肥
“水源和肥料对蔬菜的安全影响是根源性的。我们这儿离市区远,没有大的化工厂,水源好。”卢秀玲首先为我们揭秘“放心菜”的秘密之一,为了确保水源无污染,基地打了六口深井,保障用水安全。
西红柿大棚里,土壤间不时能见到鸡粪等肥料。“蔬菜主要用农家肥,这儿是农村,牛粪和鸡粪很多,附近就有好几个牛场,我们把粪便收集起来以后,再发酵、杀菌,就成了最好的肥料。”
除了深井水、农家肥,卢秀玲还有自己的绝招儿,基地里耕种了一小块大豆,成熟后,农民们把豆子煮熟以后发酵,成为西红柿的肥料。“劲儿大,菜长得旺。”
放心菜的秘密之2
用生物农药以物理杀虫
“放心菜”是不是不能用农药?对此,王学永表示,很多人对农药谈虎色变,其实并非所有的农药都是不安全的,“放心菜”是可以使用生物农药的,但是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学合成农药。
“大蒜素可以抑制细菌,是从大蒜里提取出来的,苦参碱对蚜虫有防治效果,是由苦参提取制成的。”卢秀玲介绍,这里使用的都是低毒、无害的农药。记者看到,两三株西红柿苗间立着一个十几厘米长的黄色小板,小板上密密麻麻粘满小虫。“这是诱虫板,纸做的,上面涂了胶,根据虫子趋黄的特点诱杀害虫,每10天更换一次。”卢秀玲说,这种物理杀虫的方式既保证了蔬菜安全,又节约了成本。
放心菜的秘密之3
生长有档案精心呵护着
“2012年1月1日,冲施肥半桶;1月2日,摘黄瓜;1月6日,别秧……1月30日,摘黄瓜……”黄瓜大棚里,记者见到了蔬菜的“种植档案”,每天的温度、地温、天气,什么时候进苗、苗床、栽培、补苗、施肥、浇水都有技术人员做详细的记载,既能随时监控蔬菜的生长情况,也方便监测部门检查、追溯。“以前请的是技术员,现在从山东雇了个经验丰富的‘菜把式’做技术指导。”卢秀玲说。
王学永表示,“放心菜”进入市场之前,要经过各部门的严格检查、抽查,一旦发现产品安全质量有问题,将责令农户做出整改,甚至取消“放心菜”的认证标志。
作为蓟县“放心菜”基地的领头羊,卢秀玲也有自己的困惑。2009年2月,公司注册成立了东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3块基地、600户社员,同年申请了“一见如故”的商标品牌。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有机农业园区,基地采取猪、沼、菜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模式,产品取得了经营的初步成功。不过,截至目前,基地的“放心菜”尚未走进市内各大超市,基本上都是一些单位和个人来基地购买。除去进场费贵这一因素外,卢秀玲也担心,一旦进入超市,自己每年几千吨的生产规模未必能满足那么大的需求。记者于春沣摄影记者刘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