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龙年春节刚过,时报“新春走基层”记者即来到了南港区域,感受一线企业在建设南港区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一走进最早落户轻纺经济区的项目之一的天津市华恒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记者就碰到了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向,“厂区全面建成后,华恒包装将挺进全国三甲。”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记者随即与刘向走进了厂区,眼前是红白相间的厂房,厂房内,当前国内最先进的CPP薄膜生产线所发出的机器运转声,仿佛一首激扬的乐曲。而在一年前,记者第一次采访这里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过去的一年,华恒包装与南港区域一同经历了迅猛成长。在这里,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滨海速度’。”
项目落户遇上“拼命三郎”
谈起项目落户的原因,刘向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项目投资方新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是南方的企业,初到轻纺经济区考察,由于不了解相关情况,考察人员提出了数十个关心的问题。“当时已近中午,可没想到,还不到下午两点,轻纺经济区工作人员就把问题的解答整理好厚厚的资料,交给了我们的考察人员。一问才知道,这些工作人员都是饿着肚子在做事。”刘向说,“有这么多干劲足、‘拼命三郎’似的人,我们企业自然对这里充满信心。”
记者画外音:从开发建设到招商引资,在南港区域的每个岗位上,都可以轻易找到“充满干劲”的“拼命三郎”。石化仓储物流项目是抢滩南港工业区的“先锋军”。为了满足这类企业的投产需求,南港工业区将路网建设列为重点工作。红旗路立交桥是南港工业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为了抢抓工期,项目负责人刘学民把工地当成了“家”,而近在大港的家一个月也回不上几次。
正是有了这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建设者,在过去一年,南港区域创造了一条条大路贯通、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优质项目落户的新成绩。在刘向的话音背后,南港工业区与轻纺经济区“双轮”正推动滨海新区“十大战役”重要一役的南港区域,以“滨海速度”实现崛起。
项目建设享受“管家式”服务
去年12月20日,华恒包装材料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生产运营。这一轻纺经济区首个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面对这样的速度,刘向直言“这离不开轻纺经济区堪称‘管家式’的服务。”
“我们从南方来到新区投资,可谓是‘初来乍到’,连路都认不好。如果没有轻纺经济区企业服务人员的帮助,开着车,一次次亲自带着我们去办理那些手续,项目不会这么快就投产。”刘向说。在南港工业区和轻纺经济区,都成立专门为企业服务的部门,由专人协助企业办理各种审批手续,解决企业遇到各种难题,并为每家企业建立专门的服务档案,跟踪服务进度。”为了进一步加快入区企业相关审批手续的办理速度,轻纺经济区还和新区规国局等部门合作,派驻专职人员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处理入区企业的相关手续。
记者画外音:南港工业区和轻纺经济区从项目切实需求出发,通过建设企业服务中心、蓝领公寓、标准厂房等启动器项目,完善区域载体功能。在南港工业区综合服务区办公楼,记者看到一批企业已经入驻这里。南港工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服务区已经可以为入区企业,提供办公、住宿、餐饮、金融、娱乐等多方位的服务。
项目投产打造区域新引擎
“我们的项目总投资将达20亿元人民币,引进6条国际先进的BOPP生产线、采购12条CPP生产线,充分利用新区石化上游资源,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40亿元。”刘向告诉记者,“届时我们规模将至少在国内排在前三。”
随着华恒包装材料项目的发展,新区也将成为与长三角、珠三角并驾齐驱的BOPP、CPP薄膜生产基地。届时这里生产的薄膜将为国内外产品穿上美丽的包装“外衣”。刘向表示,华恒包装材料项目未来将结合国内最先进的设备、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最优质的原料,开发一系列的创新产品。
记者画外音:新区“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链,正随南港区域的迅速崛起,由图景迅速转换为现实。目前南港区域已落户企业超过160家,总投资额近1000亿元。此刻春天正轻叩2012年的门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现场已经重燃“战火”。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投产,南港区域将对新区石油化工业链条延伸、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将日益增强。(记者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