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刚刚过去的小学一年级招生,让塘沽应届外地小学生的父母都紧张了一把。与往届的家长一样,即便报名有两天时间,但是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敢把运气赌在最后一天里,在报名开始前十来个小时就在学校门口等着,心里盼望着越早报上越好。幸运的是,只要符合招生条件且证件齐全的孩子,学校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登记,这让家长们都松了口气。然而学校却完全轻松不起来,不少学校的报名人数都创下了新高。然而,班容量有限、新建学校的速度赶不上拆迁的速度,加上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居住,无疑让原本就紧张的上学名额更显稀缺。教育部门表示,将尽最大努力进行区域调配,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学可上。
■ 凌晨排队终于报上名
山东人赵军(化名)和妻子在塘沽打工3年多,现在一家三口人在塘沽湘江里租房居住。今年9月儿子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在5月21日的招生中,赵军顺利为儿子报上了名。当天凌晨3点赵军就出门了,直奔徐州道小学,包里装着户口本、租房证、孩子的疫苗接种证、暂住证、务工证,这五证就是孩子报名的全部材料,早在去年的时候他就打听清楚了,将所有的证件都办理齐全了。前几天看到学校门口张贴出了招生通知,他又仔细核对了一遍材料,并妥帖地放在一个塑料袋内装好,等着报名日子的到来。
凌晨3点钟出门,这是“前辈们”指点的经验:早去早报名,心里早踏实。赵军原本以为自己应该是第一个到的,没想到等他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已经有人排队等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排队的家长们自发地给自己排了号,赵军幸运地拿到了第二号。但是他没敢走远,生怕有个什么意外。早上6点,妻子和儿子赶来与他会合。这个时间也是精心安排的,因为“徐州道小学门口有个集市,怕来晚了学校门口会堵”。也正是守着集市,妻子才给全家人买来了早点,在校门口吃了个饱。上午8点左右,学校根据家长手中的“民间”排号,为他们更换了正式的“官方”顺序号。8点半过一点,赵军一家便完成了报名手续。“学校没有通知我们什么时候正式办理入学手续,只说会打电话通知我们。”临走前,赵军悄悄地问了一下学校老师,对方告诉他只要提交的资料经过核查后,真实有效,孩子入学就应该没有问题。
在此次招生中,一直是外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塘沽工农村小学的报名人数创下了新高。去年9月,在经过重建之后,工农村小学原本低矮破旧的教室已经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硬件条件摇身一变成为塘沽首屈一指的小学。生活在周边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之兴奋,尤其是塘沽实验学校接手了初中部,工农村学校俨然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重点学校。家住融科心贻湾的李女士说,和很多老乡一样,她选择住在工农村一带主要就是因为房租便宜。当3年前看到老乡将孩子送到破旧的工农村小学时,她就曾为自己的孩子担忧不已,“当时,那里的条件还不如我们河北老家的学校好呢。”但今年,看见崭新的学校,李女士直说自己走运,赶上了好机会。冲着这所学校,即使现在孩子的爸爸每天要骑半个多小时的电动车去上班,也没有想给他换一个离单位近的小区居住。
在《工农村小学2011年一年级招生简章》中记者看到,属于该小学片区的有迎宾里、迎春园、米兰世纪、德景花园、贻正嘉合、紫金花园、蓝山国际、新新家园等18个居民小区,几乎涵盖了河北路立交桥以北的所有小区,同时这里还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居住的地区。作为塘沽工农村地区唯一的小学,它面临着很大的招生压力,适龄儿童实在太多了。招生第一天,李女士的丈夫恰巧回老家奔丧。早上4点半,李女士带着大儿子和不到一周岁的女儿打了个车就去学校排队了,但这个时间已经算晚的了,当时已经有几十人排在他们前面。他们听说有的家长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队了,就怕人太多自己报不上名。学校对面的小区值班保安说,招生前一天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就陆续看到有人披着棉被往学校走,他这才知道转天要报名。夜里十二点多,由于外面实在太冷,一些准备不足的家长只好敲门进保安室,向保安师傅借一点热水喝。当时他往学校门口一看,已经排了有四五十人。等到第二天下午他路过学校门口时,那里已经围得水泄不通,排队的人分本地人一队和外地人一队,都排了六七十米长,车辆根本无法通过。
由于人多,学校发动了所有力量维持秩序,但是效果十分有限。李女士说,下午她回家一趟再去排队的时候,已经有武警人员在现场帮助维持秩序。也正是由于现场情况混乱,招生第一天,学校仅办理了几十个学生。怕再出现意外,学校给排队的家长发了顺序号,李女士拿到了101号。第二天早上6点半,李女士再次出发去排队,生怕出现意外报不上名。由于工农村地区新建楼盘纷纷入住,属于片区内的塘沽本地生本来就很多,而外来人员子女也很多,为此,学校采取了公平的报名措施,即5个本地生和5个外地生为一批,同时进入报名。等到李女士终于为孩子报上名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的3点10分,而排在她后面的还有将近100个号。
■ 教育部门全力调剂
经过加班加点的报名登记,塘沽工农村小学最终登记了400多名学生,本地生和外地生比例基本持平。学校张校长告诉记者,今年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往届,去年他们学校登记报名有130多人,最终录取了120人左右。今年他们计划招2个班,录取人数原则上应该不超过80人。“学校没有权利决定录取多少人,我们将会把报名情况反馈给教育局,由局里对多出来的学生进行调剂。”
胡家园小学也是一所外来人员子女聚集的学校,经过2天的报名之后,校长王宝山当天晚上就睡不着觉了。今年在学校登记的入学儿童有180多人,而他们才计划招2个班。今年他们学校还面临现代化学校达标的验收,验收标准之一就是要严格控制班容量,即每个班不超过40人,这就意味着计划招收的2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能超过80人。王校长说,他们学校外来人员子女占9成以上,他非常理解和同情这些孩子家长的难处和想让孩子上学的渴望,但剩下的100人入学问题却不在他的权限范围内,还需要教育局进一步安排。
记者从塘沽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各小学的报名登记情况正在汇总,教育局会尽最大努力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造成上学名额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地到滨海新区打工,同时,塘沽城区布局调整对一些学校进行了拆迁,虽然也新建了不少学校,但是建的速度赶不上拆迁速度。此外,这两年天津市所有义务阶段的学校都要进行现代化学校的达标任务,这就意味着原先一个班四五十人的现象将不允许存在,每个班级人数必须控制在40人以下。这些因素让塘沽近几年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学龄儿童入学压力。为此,教育局想了不少办法,例如调整学校布局,对因生源过多造成教育资源紧张的学校控制其办学规模,并采取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的方式缓解生源压力。停办学前班,腾出被挤占的教室给一年级新生使用。对一年级的招生工作采取区域调配的办法,对个别生源集中的学校,采取统一调配、相对就近的办法,调剂到周边学校入学,保证新一年级学生人数每班40人。
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去年塘沽教育局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外来人员子女上学,录取人数差不多和本地学生持平。而今年报名学生更多了,他们将在保证本地学生入学的基础上,尽一切可能多让外地娃有学上。预计一个月后,家长将会陆续收到学校的电话录取通知。(记者 王祖凌 实习生 刘杰)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升天智城 以人为本 腾飞中的滨海高新区软件园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是滨海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核心区。现已拥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在全国服务外包最佳园区的排名中名列第七位。[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