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课上不抄笔记,而是用U盘拷贝电子讲义,甚至用手机或相机直接拍下幻灯片上的内容。这一现象在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课堂笔记的数字化的确让大学生能更迅速地获得信息,但一些老师认为,由此带来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现象:全系八成以上学生不记笔记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一堂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课间,十几位同学拿着U盘来到讲台前,老师见状便心领神会地走到一旁,让这些同学方便到讲台的电脑上拷贝课件(电子讲义)。而在另一堂微积分课上,主讲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一道题目的整个运算过程后就让到一边,留出时间让同学拍照,闪光灯瞬时闪个不停。
一位姓吴的同学告诉记者,上课不记笔记的现象在他们系十分普遍:“100多个人,上课坚持手写笔记的只有不到20个,八成以上的学生会准备U盘去复制电子讲义。如果老师比较好说话,我们正大光明地去要,如果老师比较严肃,我们就会派代表在课下偷偷去讲台的电脑里复制课件,不让老师注意到。”另外,小吴告诉记者,也会有老师“封杀”同学拷贝课件的行为,提倡认真记笔记。“如果碰到这样的老师,记笔记的同学会相对多一点,当然还是会有想偷懒的同学,选择用相机拍下重点内容,比记笔记要方便得多。”
学生:照抄笔记没意义 复制课件为应考
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U盘和照相机已经成了他们上课必不可少的工具,“笔和本可以不带,U盘忘了可不行。” 财经大学会计系学生小张说,大家会在课上复制老师的课件,是因为老师的课件太详细了:“这些老师的课件内容很全面,考试重点也都在上面。照抄笔记没有意义,复制课件能够省去记笔记的时间,听课不是更有效率吗?”也有一部分学生坦言,拷贝课件只是因为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没什么意思,照抄课件来完成课堂笔记,还不如直接拷贝来得方便省事。“有些课上,老师就是照着课件念的。没有人愿意听这样的课,复制课件是为了应付考试。”
老师:为防拷贝 简化课件增加板书
南开大学文学院刘运峰教授认为,使用课件上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电脑课件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觉得老师在课件上演示的,应该是讲不清楚、需要深入扩展的内容。做课堂笔记是学生掌握、理解课堂内容的重要过程,如果不做课堂笔记,只是拷课件去应付考试,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刘运峰教授告诉记者,为避免学生过多依赖课件,他们系还特别规定教师讲课时,课件应尽量简化,增加板书内容,进而促使学生多做课堂笔记。(记者 金凡晴 实习生 王月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