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纪实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在滨海高新区曙光产业基地参观考察。(中国网·滨海高新 新闻图 程圣中/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一组数字,让记者感受到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速度。今年上半年,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华苑科技园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7.4%;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1.3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财政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同比增长63.1%。天津滨海高新区自建区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一直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之一,鲜活地展示着“天津速度”。
一批项目体现出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的质量。航天五院航天器研发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中海油新能源产业基地、渤龙湖商务交流中心、航天十一院无人飞机等特种飞行器产业化基地、津能明阳风电整机制造基地等一大批代表行业水平的高端项目相继入驻滨海科技园,推动了天津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截至目前,高新区还有15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在谈新项目90个,已签约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364亿元,预计可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600亿元。
“科技在这里化为财富,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希望在这里不断生长。滨海高新区正在用勤劳与智慧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天津滨海高新区工委书记周思纯对记者说。
天津经济发展的双子星座熠熠生辉
天津滨海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85.74平方公里,包括华苑科技园、滨海科技园、南开科技园、武清科技园、北辰科技园、塘沽科技园六部分。华苑科技园、滨海科技园作为高新区的核心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和东部,是天津经济发展的双子星座。总体战略定位是:通过全球性创新要素的高度聚集和国际性创新环境、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辐射扩散,成为创造和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潮流的自主创新基地,领航滨海新区,支撑滨海新区的发展。
天津滨海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以“建设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以聚集创新资源和加快载体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结构,着力培育过硬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坚定不移地实现“赶超与跨越”。
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以力神电池、曙光计算机、协和干细胞、赛象科技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优势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初步构成了创新浪潮持续涌现、骨干企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链条不断延伸的产业创新集群。
同时,天津滨海高新区通过实施孵化体系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扶优扶强战略、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和重点企业发展计划,用足用好国家及天津市有关政策,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创新、人才三大政策体系的作用,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加大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在部市共建机制、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金融创新机制、土地管制、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激发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天津滨海高新区在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30%以上增速的情况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绿色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五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了新能源产业基地、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bpo)、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建设。
核心竞争力让活力四射
天津滨海高新区建区以来,充分利用天津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用“招大引强”和“自主培育”两条腿走路,主要经济指标多年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企业近6000家,实现总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2亿元,同比增长30%。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6家,企业每年承担的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在内的各类重大科技项目达200项以上。
“高新区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不断完善的创新环境、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理念。只有我们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牢牢扎根于自主创新,适应世界科技创新的潮流,我们的发展才会是内生型的发展,领航区的概念才能做实。”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海山如是说。
如今,天津滨海高新区健全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构建了以研发、孵化、产业化发展三大基地为主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体系,形成了自主创新高地。天津滨海高新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单位达到100家,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5000件。
为了进一步增强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天津滨海高新区正在建设1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0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0个传统行业改造研发中心以及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天津滨海高新区十分重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示范区的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多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逐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在组织领导体制上,建立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与各科技园所在区政府的联系制度;在财政支持上,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自主创新资金;在政策体系上,加大对产业、创新、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先行先试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加快修订《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天津滨海高新区全力打造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形成了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绿色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
华苑软件园享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4个国家级品牌,聚集了天津市62%的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和53%的系统集成企业,软件出口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天津滨海高新区绿色能源产业涵盖了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电池材料等诸多产品,被批准为“国家(天津)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形成了力神、巴莫等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Unisolar—津能等太阳能电池产业集群。
天津滨海高新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鼎盛工程机械公司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到60多个国家。
天津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拥有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干细胞库,分离储存脐血干细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士力生物医药、天药生物医药等公司研发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目前,科技部等四部委与天津市政府正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
天津滨海高新区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全面提升区域服务功能,占据产业链条“高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四大产业的同时,着力推动商贸物流、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
头条回顾:

[温家宝: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把握未来科技趋势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视频回放]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