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
新经济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观在新思潮的撞击下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融合,如果说20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那在21世纪就是靠文化来改变世界。随着新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新文化建设的高潮,在这个更强调速度和创新的时代文化是其发展的命脉。
李敬泽,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的主编,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对于城市与文化、新经济与文学,有着自己深刻独特的观察和理解。对于滨海新区的文化建设他更是怀有深切的关注和希望。
文化是城市的根基
在来滨海新区的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也使我感到了这个新兴城市的勃勃生机。但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再完备,工厂再多,资金再雄厚,她的文化根基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城市的人民生活中所存有的文化的底蕴。
在以前的改革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城市的例子——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略了文化建设。人们把这个城市仅仅当做一个工作的地方、挣钱的地方,从来不会对她有家的感觉,不会有在这个城市安居的愿望。
然而一个城市的繁荣发展,必得益于某种文化的培育与发达。城市的竞争,表面看是硬实力竞争,其实质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谁的文化更具有吸引力,谁就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谁就能占据发展的制高点。
城市的文化建设说到根本就是要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就是要培育属于这个城市的特有的文化气息和味道。她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育起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亲近感。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
文化要慢慢地培育
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打造一个城市,但是你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打造一种文化。文化的培育是需要像酿酒一样,耐心地酝酿,慢慢地等它发酵,越陈的酒越香。人们为什么愿意来这个城市,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机会,有机会的地方不只这一处,城市是要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好、生活的美。有一种让人安下心来生活的感觉。这是新区的一个很大的课题。这需要我们怀着一种诚意和爱去慢慢培育。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新区的领导对于文化的作用,是有充分的认识的。但是文化的建设和GDP是不一样的。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是马上就能在数字上反映出来的,要对文化的特性有充分的理解,文化的建设要像春风化雨一样慢慢地滋润,如何营造出健康的有市民气息的文化氛围,这是很重要的。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和价值理念,是细微的积累,她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式中。
滨海新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新区的文化在原先的血液中,汇聚了大量的新鲜血液,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融合和积淀的过程。因此,建设一个新文化就要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耕耘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新文学基地的本质
滨海新区要设立新经济文学的创作基地,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新区有这样的土壤和条件,但创作基地要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希望这个基地不仅仅要从外面请作家来采风创作,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吸引、联络、团结新区文学爱好者的基地,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人才。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最深刻地感受这里的发展变化,也才有最深切的体会。
我相信在新区生活的两百多万人中,一定会有一些热爱文学的人,为他们提供创作的条件,给他们发表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助力,是这个创作基地最先要做的事情。新区的文学要走自己的路,才会有滨海新区的新经济文学特色。
滨海新区文化的精神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文化是魂魄,一切物质终将消逝,而文化的精神恒久常青。
文化中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前人智慧的哲理,又蕴涵着时代所孕育的新的理想和精神。
滨海新区文化的精神定位取决于新区人的志向,我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定位,但是我们的视野一定要是国际化的、开阔的。我们的胸襟一定要是开放的、包容的。
滨海新区是在一个高起点上的起步,新经济本身包含着新思想,新思想必然会带动对文化的创新。但不论什么形式的创新,我认为“以人为本,和谐的、包容的文化”才是最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文化。
一个伟大城市的特点就是她什么样的人都能包容,什么样的人在这个城市都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这个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学、自己的作家、自己的诗人。这个城市是多层次的、多色彩的。
滨海新区的文化应该定位在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以后,这里的人们幸福指数都是很高的,这里的人们都会说,“我能生活在这个城市是幸福的”。(记者 李杰)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