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惠,当代散文家《光明日报》副刊主编
今天来到滨海新区我感到心潮澎湃。其实我也是半个天津人,第一次来这里是在1978年,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刚才我看了片子后心里特别激动,因为我是工人出身,特别喜欢看到国家壮阔的发展场面。
我谈一点深刻的体会:张中行大师说过“思想最重要”,《滨海时报》是有思想的。它的两个思想让人感动,一个是报社以经济为主打,各个版都是突出经济,包括国际、国内、新闻都是从经济的基本面做起。再有就是服务读者的思想。
这次《滨海时报》提出“中国新经济文学创作基地”,可能在中国是首创,而且这个提法非常好,特别及时,特别睿智。这个口号我们拥护,对它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文化界充分研讨,因为很多人没有跟上,建议下次搞活动就搞中国新经济文学的高端论坛,把这个概念丰富了。
对副刊特别有感情,昨天晚上到报社,想看看他们怎么做的,都快10点了,林社还有11个版要看,很多年轻人都在那里,每天坚持这样做版,真是挺不容易的。
有一句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望海潮”副刊的几个特点我非常喜欢,一个是丰富多彩,名家荟萃,在座的很多名家都给过稿子。还有一个就书香扑面,很有书卷气。一个副刊能不能做出书卷气,我觉得是衡量一个报纸和副刊文化品味的重要标志。因为现在关于阅读的调查,中国人阅读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引起不少人忧虑。能坚持做出书香气是很难的,现在副刊也有世俗化的倾向,不是引导读者而是跟着读者跑。
还有我大加赞赏的特点,名家荟萃不难做到,最难做的就是体现地方特色的“滨海丛话”栏目,这个内容是最难做的。因为从一个地域的方面讲,虽然滨海新区面积很大,但相对世界来说滨海新区这么小,小的地方挖掘出地域特色的文化,而且每天能够把栏目坚持下去,这一点是最难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望海潮”最大的亮点,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独有的,别的副刊都赶不上。从办副刊的角度说,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