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涌现出以孔祥瑞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
天津港博览馆外景
博览馆迎来大批参观者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1952年10月17日“长春号”驶入天津港
上世纪70年代天津港旧码头
1984年鸟居幸雄与港口工人在一起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春节过后,天津港博览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天津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在博览馆中随着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映入眼帘,让人们对港口的成长、壮大、发展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
馆内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展品,逼真的历史情境再现,更令观者驻足流连,叹赏不已。特别是在现代港口展厅,记录港口建设发展的图片和实物模型,更让每一名参观者领略了港口建设的速度,让人信心倍增。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的港口博览馆倾注了天津港人的心血和劳动,既是天津港历史的见证,又是天津港发展的里程碑。
忠实记录 提出文化制胜
沿着天津港博览馆广场前宽阔的台阶拾级而上,88对建港元勋和功臣的脚印,将人们从广场上的“精卫填海”雕塑引到二楼展厅的中心。门厅迎面的巨大铜浮雕,描述了天津港发展的一个个经典场景。这里真实记录、再现了北方第一大港的起源、变迁、发展及美好愿景,尤其着重展示了天津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了天津港人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进取意识,展示了天津港人以“精卫填海”的毅力,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成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的壮举。
早在2002年,天津港在整合提炼传统文化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港口行业中全面系统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将“文化制胜”战略纳入港口整体发展战略,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天津港独特的三足两耳“鼎”文化体系,在实践中完成了天津港从港口粗犷的码头文化逐渐向现代企业文化的嬗变。天津港2007年开工兴建了这座以博览馆为主的企业文化中心,忠实记录了百年老港的发展历程,也成为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一个缩影。
站在博览馆一层大厅仔细端详一座巨大的青铜鼎。三足鼎立,寓意深远。“鼎”具有稳健的三足、向上的双耳和宽阔的中腹,形象地表现出天津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诚信、责任、稳健的企业性格。三足:即把天津港建成一个兴旺和谐的大家庭、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成为支撑天津港发展的文化根基。双耳:天津港核心价值理念“发展港口、成就个人”犹如鼎之双耳,引领着企业向前发展。天津港“鼎”文化体系提出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继2006年获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之后,天津港再次被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了“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称号。2008年,天津港企业文化案例被收入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案例库,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示范作用。
全新理念 实现跨越发展
天津港博览馆藏品十分丰富,展览以天津港的历史文物为基本素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陈列。整个博览馆分为四个展区:“天津平原演进史、古代天津港”、“近代天津港”、“现代天津港”和“未来天津港”。一件件实物、图片和历史资料,将天津港的起源、变迁和发展的历史足迹翔实地展示在参观者面前。
其中内容最丰富、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现代天津港”部分。一幅“长春号”轮鸣笛驶入的旧照片引领人们走进“现代天津港”展区。1952年10月17日天津新港举行重新开港典礼,万吨巨轮“长春号”驶入天津港,向全世界宣告天津港重获新生。这部分展览内容以“渤海明珠”为背景,描绘重新开港后,经过天津港人的奋力拼搏,经过半个多世纪,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成了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2001年以来,天津港吞吐量每三年攀升一个亿吨台阶,到2010年将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数字改写为4亿吨和1000万标箱。如今天津港一个月的吞吐量,相当于1984年全港吞吐量的两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绝无仅有,在世界港口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
天津港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政策,成为全国港口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典范。以此为标志,天津港迈出了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步,突破了制约自身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过渡。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为何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保持长盛不衰,而且显示出勃勃生机?用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的话来回答:就是因为天津港始终坚持“发展、人本、卓越、和谐”的经营哲学,这是天津港保持长盛不衰的制胜之道。
在展览中,有一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铁矿石码头、煤炭码头、国际客运码头等各类专业化码头的建设照片。20世纪90年代,天津港基于对国际经济走势、国际海运业发展趋势及国内港口之间竞争的准确预判,率先进行了老码头升级改造,大规模投资建设新的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和大宗散货泊位,这个只能接卸5万吨级船舶的人工港,本着“先行先试”的观念,经过多方论证,突破了当时“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思想桎梏。实施深水化战略,航道从5万吨级提升到目前的30万吨级,为天津港抢抓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企业
负责布展总设计任务的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安卫兵全程参与了天津港博览馆的建设。“参与建设天津港博览馆的过程,是一次难得的对港口历史的重温。”安卫兵说,“2006年启动博览馆的规划设计,我们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信息,请教了很多见证天津港成长的港口专家、学者,终于赶在天津港重新开港55周年之前对外开放。”
天津港博览馆在建馆初期收到个人和单位捐赠的各类文物近百件。其中包括解放前招商局使用的老家具、便携式保险箱,以及解放初期使用的装卸工具地牛车、撬棍、手钩等。解放前,“苦难深重的‘脚行’——码头劳工”由于装卸工具的匮乏和落后,装卸主要方式是人拉肩扛,“手钩、垫肩、破棉袄”成为工人长期相伴、不离不弃的“三宝”。解放后,港口面貌和工人工作、生活条件逐渐改变。重新开港后,港口工人成为码头的主人,积极进行技改技革,港口生产工具和装卸工艺发生巨变。
在天津港博览馆三层展区有一面醒目的“劳模墙”。从天津港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研制装卸生产工具的“土专家”钱春到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港煤码头公司操作队队长孔祥瑞,这面墙上记录了不同时期天津港培养和树立的先进典型和技术能手。如今,天津港已涌现出以孔祥瑞、苏现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企业的学习力、凝聚力、创新力不断得到提高。
在天津港的许多基层公司,还实行了“首席员工制”、评选“五星级班组”、评选“金牌员工”及“文明员工标兵”等制度,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的示范作用,使天津港形成了浓厚的追求卓越的氛围。如今,这些制度的签发文件也已经被天津港博览馆收藏展出,相信未来也将成为天津港发展足迹的见证。
天津港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在天津港博览馆中,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上百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陈列其中。从2004年起,天津港提出建设和谐港口,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集体,让每一名港口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和谐温暖,让利益相关者得到价值回报,实现港区和谐共融。天津港员工的身份具有多样化:既有原来的全民企业身份的员工,又有城市劳务工,还有1万多名来自山东、河北的劳务工,他们是天津港不可缺少的生产大军。
开放包容 跻身国际舞台
放眼全球,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有形资产的竞争,更体现在无形资产的竞争,而无形资产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天津港“承载社会期盼,集散中外文明”的企业使命正是代表着企业对未来的追求。天津港博览馆中“未来天津港”部分就是以“奔向未来”为背景,将未来的天津港描绘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人文和谐、生态宜居的世界一流大港。
天津港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欧永林回顾30年前的天津港,那时工作环境很艰苦,工人劳动强度比较大,有专家曾经预测天津港是浅水港,行将淤死。他指着墙上一张天津港与友好港缔结友好关系的签字仪式照片说,“改革开放以后,下放管理使天津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1年天津港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此后天津港在世界港口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世界航运业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天津港疏浚航道,从一个仅拥有5万吨级航道的浅水港发展成现在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针对腹地的大宗货类,建设专业的集装箱、煤、炭、矿石、粮食码头等为客户服务;通过在香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成立财务公司,同世界知名物流企业、船运公司和码头运营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渠道筹集建港资金。天津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与世界接轨,立足滨海,扬帆全球,直击世界一流大港的目标。
在天津港博览馆三层展厅,几件日本神户港港务局长鸟居幸雄专家组在天津港工作期间用过的物品安静地陈列在玻璃展柜中。1984年4月23日,以日本神户港港务局长鸟居幸雄为首的专家组,应邀来天津港指导工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鸟居幸雄运用日本港口解决压港的经验,缓解了天津港压港、压船的状况。此后,天津港国际交往日益广泛。站在天津港博览馆大堂抬头仰望,穹顶上的世界地图标明了天津港与世界友好港之间的往来航线。通过国际交往、研修交流、智力引进、定期互访、业务培训等形式,天津港已与日本、韩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12个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关系,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每月航班400余班,直达美洲、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枢纽港口。丹麦马士基来了、新加坡港务集团来了,中远、中海、中石化、神华集团……这些业界翘楚、行业巨头纷纷在天津港登陆,以资本为纽带与天津港集团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携手合作。
今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00万标准箱,每月集装箱航班超过700班,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根据规划,到2015年,天津港吞吐量将达到5.5亿吨,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见证历史 推动发展
自开馆以来,天津港博览馆的影响日益扩大,参观者不断增多,身处在这座建筑面积两万六千平方米的港口博览馆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历史厚重、核心价值的强大动力和人文关怀的开放包容,正是天津港文化的独特之处。
从“三宝文化”到“精卫填海”的勇气和果敢,再到如今“团结开拓,超越自我”的学习和超越精神,作为有着渊源历史、内涵丰厚、影响深广的天津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不断积淀,自成特色,又逐渐与其他外来文化发生融合,提升自己的品位,以其独特魅力滋养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如今,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作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已为世界所瞩目。滨海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也成为引进外来优秀文化的前沿,文化的开放性与交流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天津港在实践中完成了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化,实现了对企业发展的提升和推动,也为滨海新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津港文化从历史走来,与时俱进,传承百年,历久弥新。(记者 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