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表示,国家层面正在研究制定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那么在发展规划中,河北在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如何协调?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常务副省长付志方。
应将京津冀纳入一体化
经济观察报:目前国家从战略层面推出了各主题经济区域规划,河北如何定位自己?又如何借助北京、天津的优势,从而让自己腾飞呢?
付志方:我们一直希望京津冀一体化能纳入到国家的战略规划中。因为京津冀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河北是北京和天津共同的基础腹地,也是北京和天津的水源地,所以未来应该制定一个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规划。
经济观察报:京津冀经济区是否应该有一个核心城市,或核心城市辐射区?
付志方:京津冀应该是一个城市群,因为这个板块很大,会有中心,北京是首都,当然是中心,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当然也是个中心,但是这绝不排除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应该有一个城市群发展,比如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等都应该包括在这个城市圈里面。
另外,京津冀是优势互补的问题,而不是相互抵消的问题,北京、天津有自己的优势,但河北也有河北的优势,比如京津有科研能力的优势、人才优势、金融优势、信息优势,而河北有土地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和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京津冀之间应该是优势互补、产业相互对接、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观察报:现在内陆、西北、西南都在讲承接产业转移,我们有靠近北京和天津的优势,我们又如何承接北京、天津甚至沿海区域的产业转移?
付志方:河北是京津的经济腹地,京津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将向更高层次去发展,有些产业肯定要转移的,比如在北京开工厂,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工厂不能再搞,首钢搬迁就是一个例子。
经济观察报:现在城市发展中都有一个主题定位,我们河北有什么样的城市规划的体系?
付志方:我们当然有,比如秦唐沧(秦皇岛、唐山、沧州)就是一个板块,秦唐沧这三个市有将近500公里的海岸线,其定位就是沿海板块。冀中南又是一个板块,其包括河北的中部、南部,冀中南优势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一个板块,主要发展高效农业。
经济观察报:现在我们担心的是,国家通过行政区域规划把京津冀列为一个大经济板块,但是各地在行政管理衔接上协调不力,而且协调过程中会损失效率。
付志方: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对于区域经济的统筹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行政区划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沟通,朝着优势互补的共同目标找到一个共同点,实现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比如说珠三角就是在不同的行政板块,长三角也是,都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而且,协调过程效率不一定会有损失,北京市内有若干小板块,天津也这样,河北有市县,一个市也有若干县,但是可以达到协调统筹。我们希望有一个京津冀发展的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在规划框架内,通过我们三个地方政府有效沟通协商,我相信能够促进共同发展的。
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
经济观察报:国家已经从战略层面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你如何理解这个事情呢?
付志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两句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内生驱动、创新驱动的轨道。
在人代会期间,我更多是思考如何贯彻这两句话的要求,我认为,转变发展方式首先是要转变发展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在理念上要实现几个转变:第一,就是由过去的单纯注重经济规模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要从过去单一的注重GDP增长向注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去转变;第二,要从过去单纯的注重数量、速度、产量向注重提高发展的效益转变;第三,要从过去的单纯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转变;第四,从注重提高生产和制造的能力向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的转变;第五,从过去单纯的注重眼前利益,向统筹考虑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转变。
经济观察报: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呢?
付志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第一是要实施规划引导,通过制订各类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布局,鼓励市场主体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能力,要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鼓励提高研发能力;第二要有政策支持,我们的经济政策要支持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对符合我们要求的发展方式,如节能较好的市场主体要给予支持,对落后产能要给予限制;第三从生产要素、人才、土地资源配置上、政府引导资金都要体现出对那些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市场主体支持;第四要加强监管,对那些制假售假、浪费能源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力度。
经济观察报:是否可以从你这个话题说到唐山曹妃甸引入首钢的案例,这里面有没有一些经验?
付志方:我认为这一步走得对。如果一个钢厂在石景山,肯定会对北京市区的环境质量有影响,但搬到沿海区域、环境容量就更大;同时,首钢通过向曹妃甸地区的搬迁,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炉、最先进的生产线,也实现了首钢的新生。
经济观察报:虽然我们认为首钢搬迁中肯定引入了高科技,但是钢铁企业毕竟属于重化工行业,毕竟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唐山市钢铁企业又比较多,我们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付志方:即使是原来比较落后的钢铁厂,也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目前我们的唐钢就是这样。唐钢在唐山市的市区,但是唐钢这两年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通过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花园式的工厂,这就是老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提升自己能力,实现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典范。
经济观察报:还有一个就是关于环境的容量问题,目前很多重化工行业都在渤海湾沿线布局,如何维持渤海湾整体的环境承载量?
付志方:第一,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布局,是一个合理的方式,它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比如我们的钢厂搬到沿海地区以后,因为有码头,矿石可以直接下船进入钢厂,大大缩短了运力,节省了成本;第二,我们引入企业也不是无限制地引入,我们不能在沿海摆满,而是跟整个产能是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多少搞多少,也要考虑沿海的环境,同时也考虑到沿海布局的重化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