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滨海高新区一景(中国网·滨海高新 新闻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人才方面,天津高新区有着天然的地区优势,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以及邻近的科研院所,天津已经成为人才聚集地。如何把这些学院精英尽快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如何促进产学研结合,使科技成果更多地转化成生产力?
天津高新区开始了“实训基地”的试验。周思纯说,让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对于企业和学生来说是双赢。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就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为他们未来就业提供良好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培训学生员工的同时,抢先一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招揽人才。
2002年,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与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达成协议,让有意加入南开创元的学生在毕业前到公司实习一年。2004年,南开创元与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等多个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软件人才实习基地、软件人才培训中心。2006年,南开创元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自大学一年级开始联合培养软件专业学生,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语言上都以实战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一大批适合软件产品开发及软件外包服务的高级人才。
随着“实训”的慢慢展开,这种有效的育人选人途径已经在高新区慢慢普及开来。
早在2007年,天津市就在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时又明确提出,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的比例达到约75%,初步建成滨海新区研发与转化基地,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创新效率高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为提高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天津整合科技资源,着手搭建管材加工、高档精品钢制造、汽车、现代中药等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以解决产业创新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造就高层次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科技对行业的引领和支撑。据统计,截至目前,天津为建设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已累计投资86.46亿元。
今年以来,天津以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为载体,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8大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实现了“新型超高强汽车板”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其中,钢管集团自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J—G3镍基耐蚀合金油管制造技术,解决了含硫油气田急需解决的设备腐蚀问题,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第三批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已全部启动。预计2年至3年后,这些项目将成为新的引擎,推动天津创新型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延伸阅读:
天津滨海高新区“科学孵化” 产学研结合促发展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国际创业中心、华苑软件园、海泰火炬创业园、华科科技园、鑫茂民营科技园、南大科技园等国有企业、大学、民营企业等六个不同运营主体建设的孵化器,且这六大科技园现已全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在滨海高新区孵化器的概念已经扩展为“农场”,呈现出群体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了孵化基地的雏形。 【详细】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一季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