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滨海高新区一景(中国网·滨海高新 新闻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天津高新区众多的创业者中,泰瑞倍药研科技公司总裁李勇是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一名斯坦福大学毕业的药物专家,李勇曾在一家著名医药企业中工作了很多年。2008年,李勇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国,打算用自己在国外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在国际医药企业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创办一个医药研发公司。
李勇坦言,他上世纪80年代就离开了中国,对如今国内的投资环境完全不了解,是天津高新区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完善的管理理念使他最终下定决心,选址天津。
作为高新区六大孵化器之一,国际创业中心给李勇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除了提供办公室、实验室等,创业中心还在企业申报、材料购置等环节上都积极予以帮助。
李勇说,现在公司正在为新药进行初步的数据收集,在创业中心提供的实验室里就可以完成这样级别的试验。下一步,公司将与科研院所合作,将高端的实验部分转移到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这样就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进行最精确的试验。目前,高新区的创业中心正在帮助他们积极联系,并已与有关科研院所达成了初步共识。
在比较了全国多个孵化器后,李勇对孵化器有一套自己的认知。他把这种认知比喻为“孵化器”与“农场”的区别。李勇说,孵化器的作用是把小鸡孵出来,一些高新区因为没有对企业的后续支持,小鸡孵出来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但天津滨海高新区已经将孵化器的概念扩展为“农场”,离开孵化器后的小鸡仍然能够得到支持和保护,这对于初期脆弱但成长潜力强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是最大的帮助。这也是他选择天津高新区的原因。
国际创业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与其他高新区一样,天津也对孵化器中的企业给予了一定的时间限制,超过时限后,无论企业是否有了离开孵化器生存的能力,都必须离开。但是,企业离开孵化器后,仍能享受高新区在资金、政策、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帮助,直到雏鸟长成,展翅高飞。
据了解,目前,天津高新区已经形成由政府、国有企业、大学、民营企业等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六个各具特色科技企业孵化器,呈现群体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孵化基地的雏形。
延伸阅读:
天津滨海高新区“科学孵化” 产学研结合促发展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国际创业中心、华苑软件园、海泰火炬创业园、华科科技园、鑫茂民营科技园、南大科技园等国有企业、大学、民营企业等六个不同运营主体建设的孵化器,且这六大科技园现已全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在滨海高新区孵化器的概念已经扩展为“农场”,呈现出群体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了孵化基地的雏形。 【详细】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一季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