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5月8日文章,原题:多种因素掣肘中美在亚太良性互动 在美国大张旗鼓调整亚太战略的背景下,亚太必然成为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主题。
亚太地区已经成长为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权力博弈的重心。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将亚太地区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和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对于美国而言,美国则将亚太地区作为实现“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和未来十年外交方略最重要的场所。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也是中美两国利益交集、交叉、交融最集中的地区。
未来中美之间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协调还是冲突,抑或是管控分歧还是激化矛盾,将直接取决于两国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中利益的博弈。从目前来看,中美在亚太的良性互动主要受制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要因素是美国总统大选。在美国大选年,中美关系出现波动似乎成了“铁律”。民主、共和两党乐于操纵各类中国议题,为其“加分”。基于选举政治的考虑,志在寻求连任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需要在对话政策上表现出强硬。而获得共和党内提名已成定局的罗姆尼更是时常拿中国问题开刀。因此,中美在亚太的良性互动可能因为美国总统选举或将遭遇短期变数。
其次是南海问题。2010年7月希拉里在越南出席东盟论坛时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以来,开始积极介入南海问题。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频频以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问题,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并拉拢涉南海主权声索国大搞军演,试图掌握南海问题发展的引导权,并给中国施压战略压力。中国与涉南海主权国家之争本质上将成为中美之争,这无疑给中美在亚太的良性互动蒙上了阴影。
第三是结构性问题。包括军事互信、对台军售、贸易摩擦、市场准入、知识产权、货币汇率等结构性矛盾将在中长期内影响两国的良性互动。目前,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不信任似乎没有缓解的趋势。虽然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正在进行九年来中国国防部长对美国的首访,但双方对彼此战略意图的误解、误判仍将存在。美国似乎就认定中国的发展将挑战其全球主导地位,中国对美国的行为似乎总冠以各种“阴谋论”,这成为两国难解的“心结”。
第四是亚太主导权之争。由于国际权势重心在亚太,谁成为这一地区的领导者并发挥战略性引导作用,谁就将是未来真正的全球领导者。时下,美国强势重返亚太,运筹战略盟友、价值观念等“存量”资产巩固地位,试图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美国在该地区通过“前沿部署外交”、创造多边机制舞台等措施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并利用战略资源在亚太地区率先“建章立制”,为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广布支点。而中国要成长为世界核心大国,首先要成长为亚太主导国家。
基于亚太地区具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地缘竞争与博弈将十分激烈,成长为亚太主导国将十分艰难。但一旦中国掌握了亚太主导权,成长为世界核心大国便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