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演李瑛(左)的深厚表演功力让年轻演员受益匪浅

所有主创都在紧张排练中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将于5月16日上演的歌剧《白毛女》,是天津歌舞剧院今年编排的一部重要作品。该剧为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而编排的。5月7日,在歌舞剧院小排练厅里,剧组进行了带妆彩排,记者走进排练厅探班,与主创们聊起创作的事。
张成喜(A组杨白劳)——演出独一无二的杨白劳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张成喜曾经参加了歌剧《江姐》、《费加罗的婚礼》等剧目的表演。后来,便没有再参与排演过歌剧。相隔20多年,当听说自己被选中参演歌剧《白毛女》的消息时,他辗转反侧几天睡不着觉。再次站在歌剧的舞台上,张成喜有些紧张更有点激动。
平时一年也有一两百场演出任务,但是尽管如此,那样忙碌的单纯的演唱却抵不过一部歌剧对张成喜的吸引。他坦言:“歌剧的魅力无穷,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是要有几部有分量的歌剧做基础的。”排练3个月以来,张成喜用过瘾来形容这段密集又辛苦的日子。他说:“我这个年龄的人,对过去的苦日子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对于剧中人物的苦难也可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物的塑造。不能忘记过去,同样也该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台上,我们演员需要奔跑、摔跤,腿上都戴着护膝。演出时有说有唱,只有在说的到位了,唱的时候才能尽情。大段的台词很‘要劲儿’,考验演员的功力,也是一种非常过瘾的实践过程。”
在和年轻演员的合作上,张成喜也是将自己的表演功力充分发挥出来,年轻演员在配合表演中,也受其感染。他说:“年轻演员的反应很快,在排戏的过程中,好的歌剧演员不仅要认真,还要有积极的态度,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感染力。”

年轻演员通过排演歌剧,在艺术表现力上有了很大突破和提升
年轻演员扈佳是首次参演歌剧,第一次就演女主角,这让一直从事单纯演唱工作的扈佳感到了身上的压力。这次参演大戏《白毛女》,扈佳本着学习的态度。她说:“和李瑛老师一起排戏,我跟着她学习舞台表现力和声音的张力,以及学习她对人物内心的揣摩。这些给我很大启发和帮助。通过这段时间的排练,我在业务上有了很大提高。前段时间我出去参加了一台演出,人家听了我唱歌,都说,扈佳声音和原来不一样了,情感和表现力更强了。”
扈佳说:“排演歌剧,没有话筒的辅助,演员全凭自己的歌唱实力传递声音。现在出去演出,没有话筒照样可以应对自如。在和老师们的排练过程中,学会如何揣摩人物的内心。唱歌剧是一种挑战。我之前看过很多版本的白毛女演出,对喜儿的事也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排练前,先让自己进入角色,将人物命运和自己联系起来。有时排练,唱着唱着自己就随着人物的命运流泪了。记得我排第一场戏,杨白劳去世那场,台上哭完,下来以后自己又大哭了一场。排演歌剧,对于年轻歌唱演员来说是一次磨练和提升的过程,我也希望自己把好的歌剧传统传承下去。”
薛跃林(A组黄世仁)——反面角色不能脸谱化
扮演大反派黄世仁的演员薛跃林,对人物的理解是不能脸谱化。他说:“黄世仁既有为善狡诈的一面,也有人性的一面,他既坏,又心虚。现在有些人觉得黄世仁是‘高富帅’的富二代代表,但是,从价值观上评判,他依然是一个反面人物。我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就在琢磨,如果演过了,人物就容易脸谱化。如何将黄世仁又坏又伪善,做贼心虚的性格演得入木三分。他对母亲很孝顺,对穷人又很奸诈。还是从人物内心去揣摩,去塑造,去设计一些表情和动作。把人物笑里藏刀、恩威并施、不择手段的侧面都表现出来。另外,这是一部正剧,又要掌握好度,不能把黄世仁演出戏剧效果。”
王慧(黄母)——设计语言、动作塑造假面善人

扮演黄母的王慧(左)通过设计语言、动作塑造假面善人

王慧将黄母假面善人的人物性格表现得真实自然

指挥董俊杰说,用民乐队为歌剧伴奏,这在国内歌剧界还是首创
黄世仁母亲的戏份并不多,只在二幕一场、二场和三幕一场、二场露面。导演对原剧本内容又进行了删减,因此,黄母的戏份更少了。要在很少的戏份里,充分表现这个重要配角的精彩。演员王慧颇用了一番心思。
王慧扮演的黄母整日一挂佛珠不离手,就连睡觉都握在手里。这是她给人物设计的“小动作”。王慧说:“黄母这个人物是一个假面善人。表面上吃斋念佛,其实是对自己干坏事以求心安的一种表现;对穷人心口不一,干的都是见不得人的恶毒事。我用一种面无表情的方式加上咬牙切齿的语气来表现人物不动声色却暗地里心黑手辣的面貌。”用从牙缝里挤出的话,生动地表现人物狠毒的一面。可见王慧作为成熟演员的功力。
乐队指挥董俊杰——首创民乐为歌剧伴奏
指挥是歌剧的总调度,演出的节奏,演员的情绪,音色如何,都要靠指挥来调度。用民乐队为歌剧伴奏,这在国内歌剧界还是首创。董俊杰说,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突出歌剧《白毛女》的民族特色。
因此,民乐团这次不仅全员上阵,而且采用独特的民乐器——管子来伴奏。力图表现出整部剧悲怆、凄凉的效果。伴奏张力大,低音鼓和军鼓等打击乐的配合,充分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悲痛情绪。此外,在曲谱上,在引子和尾声部分配器更为细腻。同时,乐队伴奏的节奏还要随着演员的唱段强弱同步调整,还要关照观众的情绪。对于指挥来说,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记住戏,记住情节,依据情节和人物的内心变化,适时做好音乐效果的配合。
通过观看彩排,记者已经被这饱含真情的表演所打动。更被所有主创人员揣摩剧目,揣摩人物,精巧构思,独特的创作灵感所感动。天津歌舞剧院版的歌剧《白毛女》,是一部摈弃了冗长内容,融入了创新元素的歌剧,各种精彩,还要由观众到现场去亲自体味。(记者吴宏 摄影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