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中心馆,仿佛置身书的海洋

工作人员认真的清点图书

工作人员认真的清点图书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以下简称中心馆)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内部图书期刊的准备工作也进入尾声。近日,记者走进中心馆,替读者先去中心馆的书海里徜徉一番。
中心馆包括ABCD四区,外借部在中心馆B区的二三层。二层为中文文艺类图书借阅,中文期刊阅览,中文报纸阅览;三层布置了中文社科类图书借阅、中文期刊典阅,音乐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设计藏书将达到600万册,开馆时将达到50万册图书、3500种期刊、400种报纸的初始馆藏规模。
天津图书馆外借部副主任董娜介绍,中心馆以社科类图书为主,全部为图书馆采购的新书。目前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开馆时的50万册图书中,已经有42万册的流通外借图书完成了上架工作。还剩下供读者在馆内阅览的8万册图书没有整理完成,近日也将陆续完成上架工作。
中心馆建成以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馆内的分区又进行了重新编排。书架的数量以及摆放位置都进行了精密测算。董娜说:“从春节过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开始有步骤的精心准备。新书入馆以后,要进行拆包、粗分类、粗排、细排以及周转环节5部分。这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关的,需要高度协调一致。图书分类及码放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外借区一共有1350个单面书架,我们的工作必须精细到每个单面书架有多少本书,区间号应该有多少种排列等等。如果一个书架出现一点问题,那么其他书架都要重新编排,整个工作都要受影响。因此,我们前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后面进场就非常顺利了。从4月5日正式进入文化中心图书馆的那天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42万册新近购置的图书一次性全部顺利上架。”

高低错落的书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层架标将贴在每一个单面书架上,便于读者查询图书

满眼的图书却不失一种秩序
图书馆外借部70人,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中有不少是新入馆的员工。董娜说:“为了文化中心馆的工作,外借部骨干和新员工一起,大家每天往返于复康路馆和中心馆之间。从上午8:30忙到下午16:00,除了午饭时间,大家都在工作。”为了中心馆顺利开放,外借部的全体工作人员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看着这满墙满架的图书,再多的辛苦也值。
中心馆图书以社科类为主。董娜介绍,社科图书中的文学、哲学、经济、历史、语言等11大类社科图书品种齐全,另外,根据读者需求,还安排有五类热门科技图书建筑、医学、生活服务、农业和综合类图书供读者借阅。中心馆开放后,将作为天津图书馆的总馆和管理服务中心,定位于市民阅读服务中心,满足全市广大市民的普及性和休闲性阅读需求。全天候服务。实行全年365天不闭馆。馆区配置多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馆闭馆后,部分服务设施仍可夜间继续延长开放。
从2011年开始,天津图书馆复康路馆就引进了图书自助借还设备,读者借阅和归还图书全部自主在机器上操作完成,并可以准确查询及时找到图书位置。经过一年的运行,自助借还设备运行良好,近日,这种设备也将进驻文化中心图书馆,工作人员将进行设备调试,确保开馆时读者可以方便的借阅图书。
下一步,外借部将会利用书目智能查询系统做一个图书点检的工作,将书目里的电子标签与书架上的层架标进行信息核实并绑定,将信息输入数据库,便于图书分类管理及借阅。
记者手记:在新建成的中心馆走一圈,满眼都是书,几十万册社科类图书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高低错落的书架上。在这里,有一种让人沉静的气氛,一缕书香沁人心脾,一抹柔和的光线增添了亲近的感觉。相信在正式开馆后,读者会在这里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意和惬意。(记者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