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不用火柴就能点灯,宁车沽小学40多名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变成了“哈利·波特”,用“魔棒”点燃了酒精灯。这节课使用的教材《趣味科学》是新区首本由高校与小学合作的校本教材,经过近1年的实践,日前被确定为国家级课题。
日前,宁车沽小学的学生在天津科大泰达校区里上了一节《魔棒点灯》的科学实验课。在高锰酸钾中滴入浓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将蘸着混合物的玻璃棒往酒精灯的灯芯上一放,灯就被点燃了,40多名小学生瞬间学会了哈利·波特一般的“魔法”。这样的趣味科学课,宁车沽小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一年,教材来自科技大学材料化工学院与宁车沽小学成功编辑的《趣味科学》,而老师则由科大志愿者担任。据了解,该教材是新区首本由高校与小学合作的校本教材,编写了60个贴近生活的趣味科学小实验,包括可口可乐的失效、简单的方法套取指纹、可以燃烧的糖,纸锅烧水等,融汇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扎不破的气球、烧不坏的手帕、会“游泳”的蛋、罐子“饿”了、会“爬”的水等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们充满兴趣。
宁车沽小学王笑春主任说,经过1年时间100多节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们变得更爱问“为什么”,科学意识、动手能力都明显提高。目前,这本《趣味科学》的教材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区域性中小学特色课程研发和推广的实践研究》子课题《<趣味科学>校本课程促进小学生科学意识提高策略的研究》,今后《趣味科学》将成为宁车沽小学的特色课程,科学探索也将成为学校教育内容。(记者 王祖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