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国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示范。围绕这一话题学习时报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业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在综合配套改革中,金融改革创新一直是天津的重头戏。如何评价天津的金融创新?
黄兴国:我们围绕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目标定位,按照国家批准的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专项方案,加快推进40项重点工作,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银行存款余额增长170%,贷款余额增长191%,金融机构由95家增加到 75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增长218%,银行不良贷款率由 6.2%下降到0.97%,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2%。在金融创新方面:一是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发展。2006年,设立了中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2009年,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超过了2400家,基金企业认缴额和管理机构注册资本金超过4600亿元,成为全国股权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二是“融洽会”影响力不断提升。2007年以来,我们联合全国工商联、科技部、美国企业成长协会,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简称“融洽会”,创造了“快速约会、资本交易、中介服务”的融资模式,为国内外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对接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被喻为“资本的盛宴”。三是融资租赁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到去年底,全市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2200亿元,约占全国的1/4。全市融资租赁法人机构达到56家,累计完成176架飞机和301艘船舶租赁业务。四是创新型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相继建立了渤海商品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11家资本及要素市场,去年的交易额达到2.6万亿元。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转。五是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并举并重,扎实推进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从2008年开始,对政府性融资平台进行规范治理,建立了财务监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项目整合、资源整合、公司整合,全面建立了“借用管还”良性机制。
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门户”功能不断提升记者: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的“新特区”,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黄兴国:我们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以东疆保税港区为重点,积极探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涉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增强区域服务辐射功能、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迈出新步伐。东疆港岛 31.9平方公里造陆工程已全部完成,保税港区一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良好,二期6平方公里具备封关条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进出口加工等功能不断提升。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等试点启动实施。二是口岸大通关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为进出口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和“集中审单、集中查验、集中转验”的“三集中”检验检疫制度,通关效率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三是无水港建设成效明显。在内陆11个省区市建设了21个无水港,口岸功能、保税功能向腹地进一步延伸。兄弟省市在天津口岸进出口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记者:在今年天津人代会上,您把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放到了重要位置。具体实施内容是什么?
黄兴国:我们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把分散的科技资源组织起来,闲置的科技要素挖掘出来,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急需的人才引进过来,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激发出来,推动科技融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一是大项目承担。近几年共推出工业、自主创新产业化等重大项目1440项,总投资 2.2万亿元,形成了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通过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有效聚集了科技资源,提高了全市科技整体水平。二是小巨人应用。2010年9月,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市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了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实施政策聚焦,至今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近万家,累计达到 2.23万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近 30%,申请专利占全市70%以上,涌现出 1000多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使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明显提升,更多更快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科技平台整合。建设了全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信息网,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与科技部共建了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构建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大平台。四是要素分配激活。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制度,制定了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业、吸引外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来津落户等政策,出台了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让科技人才真正从打工者变成股东。在科技管理方面,初步构建了统一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五是科技金融助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第一家中资和外资保理商,成为全国首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创造了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打包贷款”模式,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科技租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务直接融资等业务。六是扩大开放做强。建立完善了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合作会商制度,加强了与中科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的合作共建,21家国家大院大所、50多家央企的100个大项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863计划首个产业化伙伴城区试点。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50个在天津落户,聚集了10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推动了天津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记者:从全国来讲,经济功能区与既有的行政区之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调整命题。天津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
黄兴国: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撤销了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和塘沽、汉沽、大港区行政建制,建立了滨海新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形成了新区统一的行政体制架构,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二是全市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和两级政府行政审批管理机构,实现了行政审批管理与勤政廉洁监督一体化运行。利用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与效能监察电子网络系统,实行集中审批、现场审批、联合审批和网上申报办理新办法。市级审批事项由1033项减少到495项,立等可取事项达到155项,网上申报事项达到231项,平均承诺办结时限压缩到6.9天,实际办结只用4.6天,现场审批率达到96.5%,综合审批效率提高80%。“8890”家庭服务网络累计为群众办理求助事项逾千万件。建成交易监管平台,以要素配置为基础,实现工程建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采购五个市场运行公开透明。三是社区管理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加快构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和谐社会创建模式。滨海新区实施数字社区管理系统,试行社区行政服务和居委会自治相分离,组建专业社工队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记者:在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进展?
黄兴国: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把加强城市管理与实现城市定位相结合,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提升城市形象相结合,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城市管理体制日益完善。按照“市控区统,重心下移”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扩大了中心城区管理自主权,市区街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条块分工更加合理,职责任务更加清晰,初步形成了“市控区统、条块互动、强化基层、管理规范”的格局。二是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推进环卫、园林、市政等常态化管理,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形成了考核、执法、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大力推行网格化、数字化管理,形成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在全市实施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一年比一年高,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城市绿化净化美化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记者:这几年,天津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得很不错,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黄兴国:我们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耕地面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农村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建设,使农民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一是“三区”联动发展成效显著。运用宅基地换房办法,累计实施了四批共 43个示范小城镇试点,已有40万农民迁入新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5个养殖示范园区,设施农业达到60万亩。整合建设了31个示范工业园区,一大批高水平项目竣工投产,成为郊区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三区”联动,很多农民成为拥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二是“三改一化”改革扎实推进。在“三区”联动基础上,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农业户口改非农户口、村委会改居委会、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三改一化”改革。“农民待遇”加“市民待遇”,推动农民变市民,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目前,全市首批“三改一化”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涉及华明镇等3个街镇、43个村,农民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今年,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市 100多个村推广开展。(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