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中的生态城起步区

人民网·天津视窗4月9日电: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合作项目。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城的建设,明确要求生态城结合建设使命,全力打造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将生态城建设管理创新纳入“十大战役”和“十大改革”重点项目。生态城作为实施大规模生态修复、综合性推进节能减排、全方位实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的全要素生态新城,自2008年开发建设以来,深入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理念、指标、规划、标准、技术,全方位创新体制机制,积累了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引领效应。
未来城样板——
示范性亮点集中展现
生态城代表着全球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城的建设是一项极具开创性的事业,开工建设以来,生态城始终围绕发展定位,坚持以创新的手段开创全新的事业,在环境治理、绿化建设、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建造、绿色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智能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积极创新实践,已成为展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及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一个新亮点。
1污水治理
规模和难度空前的污水库彻底根治,多项技术成果推广至全国多个地方
2011年7月15日,污水库造岛填埋封场工程全面竣工,标志着积存40年工业污染的污水库得以彻底治理。工程治理面积达226公顷,共治理污水215万立方米、污泥385万立方米,挖、填土近600万方。治理过程中,形成了环保示范和科技创新方面多项技术成果,申请了污泥和污水处理技术7项专利,其中4项为发明专利,3项技术获得授权。这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板”。重金属污染淤泥的处理方法、新型超声波辅助污泥脱水系统等专利技术成果,已在武汉、株洲等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2 绿色景观建设
大规模实施绿化景观建设,昔日盐碱荒滩旧貌换新颜
按照生态城总体规划,绿化覆盖率将达到50%。至2020年生态城建成,累计绿化面积将达到970万平方米。生态城建设伊始,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和景观绿化新方法、新技术。采用盲管排盐、挖沟排碱、生化改良、选育耐盐碱植物等技术,对重度盐碱地进行土壤修复和土质改良。截止2011年底,累计完成绿化面积218万平米。栽植乔、灌、常绿约150万株。建设蓟运河故道示范段、慧风溪、永定州文化主题公园、动漫园前广场及中心公园大型公园,建成40多公里道路沿线绿化。起步区8平方公里已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3 水资源循环利用
综合利用非传统水源,基本形成水资源循利用体系
为了克服缺少有效淡水资源、水体咸化水平高的困难,生态城遵循分质供水、分质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平衡的原则,以节水为核心,在有效利用常规水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体系。编制完成了节水导则、安全供水与应急导则、非传统水资源管理利用导则和水环境管理导则,构建具有生态城特色和复制推广意义的综合水务管理导则。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中水管网、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库治理、蓟运河故道示范段河道整治工程等水系统工程,累计铺设水管网2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