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近日,由天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朱涛博士领衔自主研发的用于预防肺结核和婴幼儿百日咳的特效疫苗正式通过了临床试验申报,将在滨海新区批量生产,从而有望打破这种进口疫苗的市场垄断。目前在天津科技大学,有一批像朱涛这样的,通过柔性政策实现人才与项目、领军人物与研发团队的“捆绑式”引进,极大地增强了科大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天津科大通过实施“特色战略求发展,滨海新区做尖兵”的发展战略,以泰达校区为平台,聚智揽才,研发孵化,在助力滨海腾飞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树起高等教育融入和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典范。
立足滨海借势滨海
早在新世纪之初,天津科大的决策者就以前瞻性的思维和战略性的目光,审时度势、科学规划,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东移谋篇布局。当时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希望有一所全日制高校进驻,专业学科能够与这里的产业结合。开发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办学氛围,浓厚的产业环境,成为天津科大扩大办学规模、扬帆远航的“天然母港”。
2001年11月,天津科技大学(当时的天津轻工业学院)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校区间由此结下良缘,开发区管委会在土地和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2004年新学年,科大泰达校区落成并投入使用,一座“生态型、国际化、开放型”的校园矗立滨海新区核心区,学校将紧贴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食品、生物、海洋、化工等一批优势学科整体迁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学科布局初步显现。
伴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科大顺势而动,不断完善泰达校区各项功能;借势提升,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学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实现无缝链接。
学校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优先发展了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着力发展了生物技术、海洋技术。与新区产业发展实现互动,造纸工程、食品工程、发酵工程、轻化工机械、制盐和盐化工等一批传统优势学科,由优变强;动漫设计、信息技术等一批新兴专业,由无到有。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去年,天津科大艺术设计学院与国家动漫产业园达成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不仅为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人才,更迅速提升了“动漫”这个科大新专业的水平。
从十年前盐碱荒滩上泰达校区的第一桩,到如今高校服务新区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天津科大整建制迁入滨海新区,为学校赢得高等教育新一轮挑战夯实了基础。
融入滨海 给力滨海
十年磨一剑。在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进程中,天津科大主动融入滨海,积极给力滨海。
学校——教室——实验室——企业——车间,从2009年至今,作为科大派驻滨海新区开展科技攻关服务的科技特派员、青年教师杨宗政每天的日程都如此紧张而忙碌。由他主持研发的“车载移动式污水处理装置”被列入全市第四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并在塘沽鑫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使用。从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转变为新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科大以“零距离接触、近距离服务”的姿态,在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充分发挥作用。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旭炎说:“面对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所未有的机遇,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特色战略求发展,滨海新区做尖兵’的发展战略,并在实际行动中建机制、立机构、组队伍、思招法、带感情、领项目、搭平台,聚精会神开展工作。”
目前,天津科大在滨海新区的人才聚集效应日益显现,高新研发项目的辐射力不断增强。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科学研究步入提升水平的快车道,拥有一批国家级大项目。其中,校长曹小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功能食品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与产品”;副校长王硕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十二五”国家863项目“食品生物危害物精准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海洋学院院长魏皓教授主持了国家973项目子课题“水母灾害暴发机制与生态效应的模型研究”。
学校还与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未来三年培养300余名生物医药领域拔尖人才;与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联合成立国家级包装联合研究院;海洋学院“海岸环境生态修复研究”等专项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材料化工学院“微生物投菌法净化污水技术”应用于大港中塘镇的小城镇改造。
情系滨海 赢在滨海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泰达校区投入使用以来,每天清晨6点半至晚上8点半,有近三十趟班车往返于科大河西校区和泰达校区间,酷暑盛夏、数九寒冬,班车线风雨无阻。这条被师生誉为“科大滨海巴士”的班车线见证了科大人情暖滨海、奉献滨海、建功滨海的点点滴滴。
“科大的师生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热土,师生们把创业的激情、科技研发的热情、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真情,都融汇到了服务滨海的实际行动中。”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如是说。
天津科大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发挥着“人才成长的沃土、科研创新的基地、文化辐射的高地”的作用。学校坚持开展“走进滨海、感受滨海、服务滨海、成才滨海”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履行高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目前已在滨海新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79个,开展4700余人次、总计340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学生们连续六年开展“情满滨海”社会调研活动;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到滨海新区就业创业。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带动效应更助推了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发酵工程”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增至6个;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务院特贴专家相继落户泰达校区;国家“973”、“863”、科技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质量、层次及获奖成果均位居全市普通高校前列。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天津科大制定了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学科领先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天津科大将展开坚实的翅膀,与滨海新区一起,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展翅翱翔。(记者 王永亮 汪伟 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