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天上午,永安公墓内人头攒动,舒缓的音乐中,百名逝者落葬全免费环保墓区仪式正式举行。据了解,2010年3月开辟全免费墓区以来,截至目前,有1100位逝者落葬。“这种殡葬方式既环保又节省土地,但也较大地挑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昕表示,绿色殡葬需要市民的认可和参与,更需要殡葬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更多方式的选择。

两年1100人全免费绿色安葬
环保骨灰盒仨月就降解
上午8时,安葬仪式正式开始,工作人员穿着整齐的蓝色制服,步伐一致,在众人的注视中将逝者的骨灰盒移到室外,等待安葬。
记者看到,准备安葬在草坪中的骨灰盒是瓶状的,整体呈白色。据介绍,这是采用西班牙技术生产的可降解骨灰盒,采用可食用饲料制成,对土壤和水源都不会造成污染,入土3至6个月后降解。“埋骨何须桑梓地,但留真情在人间……”时间一到,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工作人员齐齐跪下,将骨灰盒慢慢放入草坪上提前挖好的放置区内,埋好,整理。安葬仪式全部完毕,近百平方米的草坪恢复了原本的样貌,景色依旧。
“绿色安葬也是种寄托”
在参加安葬仪式的逝者亲人中,70岁的赵阿姨神情始终严肃认真,此次安葬的是赵阿姨的老伴儿。“老伴儿生前是地理老师,他原来开玩笑说自己如果先走一步,就找块草地刨个坑埋了就好。现在老伴儿去世了,又有了这样一种草坪葬的新方式,就等于给他还愿了吧!”
“将来我也会选择环保安葬,这样看到泥土就会触景生情,就能在心里默默的想念,也是一种寄托。”赵阿姨说。对于逝者没有墓碑这个问题,赵阿姨表示,其实亲人的名字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家人记忆里,无论亲人在哪里,对家人的意义都不会改变。
已经有1100位逝者落葬
公墓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选择环保安葬的市民中,白领和高知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一人群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更容易接受这种有益于公众利益、公共环境和节省土地资源的安葬方式。据介绍,两年前这种全新的安葬方式推出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让逝者完全融入自然,没有墓碑,不留一丝痕迹,极大地挑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传统的殡葬观念中,人们希望墓葬,为自己留一块地,但土地资源稀缺,如果继续‘人手一墓’,中国人肯定‘死不起’也‘葬不起’,所以推出全免费墓区的初衷,就是要改变根深蒂固的墓葬观念,提倡不占土地的安葬方式。”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昕说,“尽管这种方式既环保又节省土地,但确实在挑战人们的传统观念。虽然目前已经有1100位逝者落葬,但绿色殡葬依然需要市民的认可和参与,更需要殡葬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更多方式的选择。”
每月20日都有环保葬礼
据张昕介绍,草坪葬最能体现落叶归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既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文明、环保的安葬方式,在骨灰盒与土相容后,还可以重复使用,大大节省土地资源,并且保护自然减少污染,也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今后,每月20日都将为具有环保意识的市民举行全免费安葬仪式。(记者 单学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