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刑警队长,是影视剧和当代文学作品的永恒题材,我们单是听到这个称谓,便会联想到很多震撼场面。他们是一群出生入死,持剑卫道的真汉子,他们在刑侦战线上直面挑战不畏艰险,为保一方平安无限忠诚勇担重任。生活中,他们又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有真情流露,也要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小情。打开采访笔记,那些刑警生涯中的苦辣酸甜再次让笔者五味杂陈,让人没来由地热血沸腾,没来由地顿生敬意。这次,我们走入公安河北分局刑侦九大队,与大队长林文凯共同体验了他的刑警人生。
现任基层刑警队长的林文凯于1990年入伍,1993年复员后到公安河北分局特警防暴支队工作,1997年调入刑侦支队一大队,此后一直从事刑侦工作。在从特警转岗出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要当刑警。按他的话说,刑警是破大案、抓大贼的,干警察就得当刑警。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后,战友们还是习惯叫他“林子”,“林子”干起工作来有激情有魄力,抓捕行动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生活中的“林子”,爱逗爱笑,拿下多少个命案逃犯的他,有时却连自己上小学的儿子也吓唬不住。谈起自己热爱的刑侦工作,战友们嘴里的“林子”打开了话匣子。
硬功夫在身不惧
身为复员战士的林文凯转业后投入了公安特警工作,特警的训练生活中,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擒敌技能。回忆当时的情景,“林子”和杠铃、沙袋成了朋友,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使得他身上腰带的位置竟都捂出了汗斑。四层楼高的训练楼,他徒手十六七秒就能登顶,在高手如云的市公安局散打比赛中,“林子”力压群雄勇夺六十公斤级散打冠军。从那时到现在,他都保持着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高成功率,用他的话讲,只要我能看见他,就跑不了!
1999年,“林子”与一名老刑警在调查案件过程中,突然遭遇此前正在努力追缉的入室强奸的犯罪嫌疑人。“林子”二话没说就冲上去实施抓捕,身高一米八几、身形魁梧的犯罪嫌疑人仗着一身蛮力,不顾危险强行冲过车水马龙的公路拼命逃窜,“林子”在后面紧追不舍。跑了近千米距离后犯罪嫌疑人竟纵身跳入河中,“林子”紧随其后泅渡过河,追至一片芦苇地里,三下五除二就将精疲力竭的犯罪嫌疑人成功制服。审查中,犯罪嫌疑人放弃抵抗彻底认栽,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警察看着挺瘦,还挺厉害的。有一手过硬的真功夫,在破案擒敌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十几年的刑侦工作中,林文凯与战友们一起并肩战斗屡立新功。工作中,他特别注意学习和观察,有着军人和特警工作经历的“林子”用多年积累的职业素养和足够的专注“经营”着每一起案件。2006年,“林子”在专门负责办理八类严重刑事案件的分局刑侦一大队工作时,和自己的队长出差到青岛调查一起案件,途中突然获得线索并追踪至一处僻静的公路。此时,犯罪嫌疑人与两名陌生男子接头后正准备乘车离开。如果错过机会,任由其离开抑或一击不中打草惊蛇,再想抓捕嫌疑人就难了。“林子”仗着一身功夫不惧以少敌多,与队长急中生智,指东打西地假意用电台指挥并不存在的支援警力,做贼心虚的嫌疑人以为来了大批的抓捕民警顿时慌了手脚,队长和“林子”两人运用熟练的擒拿动作干净利落地制服了其中两名疑犯,另一人被这阵势吓得趴在地上乖乖束手就擒。事后审查证实,与犯罪嫌疑人接头的两名男子也是负案在身的逃犯,三人正商议继续实施抢劫作案后外逃的事。电光火石的十几秒时间,刑警成功以少打多,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杀人犯罪嫌疑人。
临危难决断不惑
作为一名成熟的刑警,应该是与犯罪嫌疑人斗智不斗力,特别是刑警队长,兵不血刃才是至高境界。于是,面对复杂情况,敏锐的洞察力和临场应变的果断处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办理重大案件过程中,战机往往稍纵即逝,能否成功把握将直接决定最终结果,基层刑侦大队的带头人经常要面临这样艰难的“选择题”。
2004年12月底,中山路附近一通讯店突发血案。当日22时许,通讯店打烊后,店老板关门出来,将店内部分高档手机和现金等物装入挎包带出,黑暗中三名男子突然闯过来抢包,撕扯中三人持刀连续捅了被害人数刀,致其当场死亡。案发后三人携赃物徒步逃离现场。据提取的监控录像分析,三名嫌疑男子出手抢劫动机明确,持刀杀人时直奔要害相当狠毒。时任分局刑侦一大队探长的林文凯当时负责主办该案件,根据现有的视频资料进行走访后,一条重要线索迅速凸现:附近饭店的三名黑龙江籍男性服务员在案发后不告而别,熟识的人对画面进行辨认后都非常肯定地说正是他们三人。兵贵神速,队里迅速组织精干警力按线索进行追击。“林子”一行根据线索开车扑奔秦皇岛。凌晨,工作取得了进展,有确切消息显示,三名嫌疑人已乘车逃往东北老家。“林子”所在的抓捕小组立即兴奋起来,他们一面将情况向天津的专案指挥部汇报,同时立即搭乘火车北上追缉。由于未及准备,大家在出发时都没顾得上加棉衣,火车到站后就傻了——当地已经下起大雪,二十多摄氏度的温差,把他们冻得浑身发抖,几个人这才想起买保暖衣物。
“林子”一行追至嫌疑人老家所在村子时已是夜里。由于事情紧迫,他们直接到当地的派出所里去了解情况,当问及有没有到天津去打工的村民时,当地同行介绍说刚刚从天津回来两个男青年。但从侧面的聊天里,“林子”他们得到了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刚回来的两个村民中有一个人的舅舅在派出所做协勤。当夜如果不行动,天津刑警到当地抓人的消息很可能泄露而惊动嫌疑人。但三名嫌疑人中只有两人浮出水面,贸然行动势必还会造成消息外露,打草惊蛇。面对两难境地,“林子”所在的抓捕小组立即现场决断,当夜先接触其中一名可能因亲属关系得到消息的嫌疑人。是夜,“林子”率几名队员秘密来到嫌疑人家中,亮明身份后,对方立即傻了眼,没想到自己刚刚到家便有案发地的警察摸上门来。侦查员很快在其家中查获了被抢的手机及充值卡等赃物。经就地突审,探组很快又将其同村的另一嫌疑人抓获归案。此时,一直没露头的第三名嫌疑人成了关键,审查中“林子”他们心情迫切,但又不能过分依赖口供。经综合各渠道线索进行研判后,得出了第三人目前还藏匿于天津的结论。四天后,专案组成员将其成功抓获。刑警的临场决断对案件的成功告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案至此画上了圆满句号。
真性情投入不悔
十几年的刑警生涯不算短,但是比起老同志们也不算长。工作中每每破获案件,林文凯总是心潮起伏,他自己说,看着犯罪现场,尤其是面对被害人的家庭,一种责任感便在鞭策自己。很多时候他告诉自己,身为刑警要给这些家属一个交代,这是自己该干的。作为男人能当上刑警,伸张正义,惩恶扬善,不枉此生,这辈子无怨无悔。
多年来,林文凯办理各类案件时积淀下来的感动至今铭记。在讲述十年前侦办的一起杀人抢劫系列案件时,这个硬邦邦的汉子眼睛里竟闪出了感动的晶莹。2001年10月,一名顾客与发廊服务员发生冲突,打斗中犯罪嫌疑人持刀将另一名顾客捅成重伤。“林子”他们展开调查后发现,这起普通的伤人案件中,嫌疑人使用的姓名和身份全是虚假的,其真实的个人情况始终不交代,嫌疑人身上肯定另有重大隐情。问案受阻,“林子”就跟他拉家常,通过嫌疑人的东北口音,曾在东北当兵三年的林文凯找到了共同话题。接触的过程中,“林子”对身形瘦弱的犯罪嫌疑人也很照顾,并从此入手,一直询问他打工期间有没有受欺负,家里有什么困难,同时也讲明,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无法逃避的。一来二去,嫌疑人看出来了,这个警察是真的关心自己,再装下去也是逃不掉的。接下来的审查过程中,彻底想通了的嫌疑人王某交代了自己此前八年间,流窜黑龙江、山东、河北等省市,抢劫杀人系列案件的全部过程,共计杀死十余条人命。此后,“林子”马不停蹄奔赴各地核实查证,往返各地的火车票就攒了一厚沓。他们到济南后一下火车,发现迎接他们的是跪谢的死者家属,其中一名哭成泪人的小学生就是当年父母双双遇害的幸存婴儿。面对这种场面,与杀人嫌疑犯过招毫不手软的林文凯当时也落下了眼泪。
2009年9月底,刚刚结束封闭培训的林文凯在回家的路上接到电话,一派出所接到一走失人口的报警,情况有些可疑。当时任分局刑侦一大队副大队长的“林子”二话没说,直奔派出所去了解情况。被报走失者的哥哥和丈夫在派出所叙述情况时态度呈明显反差,其中在外地工作的哥哥显得心急火燎,而丈夫马某却默不作声。林文凯立即组织警力对走失者单位、亲属及朋友、邻居等进行走访,发现走失者单位的更衣箱里有存折和大量贵重物品。林文凯当即认定,这绝不是简单的走失问题,寻人工作应从马某身上寻找突破口。在正面交锋中,林文凯开门见山亮明了刑警队长的身份,并借此观察马某反应。谈话中,他又突然大声发问:“别装了,人是你弄没了,还得找你要!”此话一出,马某的反应是低头不语,表情痛苦地捂着肚子。经过缜密侦查和大量走访,警方最终从一张马某租用汽车的单据入手,彻底查清了这起因家庭琐事导致的激情杀人碎尸案。事后林文凯讲,因为办案的原因多次到马某家里调查,看着聪明懂事才刚六岁的孩子,觉得这个案子的被害人和家庭都被犯罪嫌疑人毁了,真是太可惜了。再想想自己也有家庭和孩子,真是看不下去啊,就冲这个,为了破案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值了。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及林文凯的家庭,他说,因为长年忙着事业,自己欠家里的太多了。虽然妻子孩子都习惯了,可是一想起来,还是觉得亏欠。所以一有时间,他就会留在家里陪妻子和孩子。公安家属不容易,刑警队长的家属就更不容易,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办结案子后,一家人饭后去散步。(记者 陈宝琪 尹娜 通讯员 范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