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备受瞩目的滨海国际生态城市博览会展馆9月24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引来大批参观者,生博会展馆俨然成为引导普通市民低碳生活的“科普馆”。
看循环经济
24日上午,博览会展馆刚一开馆,位于低碳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展区的一款家用垃圾处理器便引来众多参观者。该处理器可将残羹剩饭处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分解释放出甲烷,作为能源回收利用,食物垃圾则可转化为生物肥料。而在相隔不远的循环经济区展区,滨海粮油企业益海嘉里展示的稻米循环链,则将稻米“吃干榨尽”,一粒水稻除加工成米外,稻壳可发电,稻壳灰制成吸附剂,米糠则可榨油变身一级食用油,通过一系列的深加工,每吨水稻可增值700多元。
看低碳住宅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展区,计划于2013年建成的一幢低碳体验中心楼房模型则让参观者对低碳住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中心建筑靠阳一侧,大量采用通透玻璃及反光板,可使室内空间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做办公空间。背阳一侧,考虑本地气候特征,则采用封闭式设计,可避风避寒,内墙面立体全部覆盖植被。中心内设花园式开放空间,大型LED显示屏,每天直观反映能源消耗指标等情况。由于中心大量使用自然能源,包括地源热泵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使中心建筑20%以上的能源供应来自自然。
看立体交通
于家堡金融区,未来将承载30至40万人居住或生活,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博览会上,于家堡展区的立体城市交通模型成为一大亮点。现场讲解的新金融公司项目推广顾问许智钢先生介绍,展出模型为金融区一座公园,公园地下共有四层,最大深度达到—17至—18米,两层为商场,三层为地铁和设备用房层,四层则设有停车场和快速路。与目前现有城市不同,于家堡所有地下城市空间都能相通相连,设有步行通道,可有效疏导密集的城市人群,达到低碳出行目的。同时,该展区展出的起步区“共同沟工程”,将传统水、电、供热、通信等公用设施囊括其中,并为今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空间,可有效避免城市建设中频现的“道路拉链”现象。(记者 张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