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渤海早报摄影记者王琛 摄
.JPG)
渤海早报摄影记者王琛 摄
.JPG)
渤海早报摄影记者王琛 摄
红桥区祥居公寓有一个热爱手工艺的家庭,说起张文一家,邻里们都夸,这家人心灵手巧,张文喜欢做葫芦雕和鸟笼,女儿擅长微雕和泥塑,就连13岁的外孙女也是个小手工艺能手。
今年62岁的张文是学医出身,但他从小喜爱木工活儿。16岁时,张文被分配到南开医院工作,后来张文主动申请从医生岗位调到单位后勤木工组工作,期间张文接触到了很多搞工艺美术的人,并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了国画、泥塑、篆刻、装裱等课程。
上世纪90年代,张文开始研制葫芦压花工艺,其葫芦雕刻细腻精致。近些年,闲不下来的张文开始研究制作手工竹鸟笼。鸟笼虽小,但制作起来却非常有讲究,从选材开始就不得一丝马虎,“一定要选用自然生长到五六年的竹子,年份小的纤维没有韧性,年份老的则太脆。他隔几年就要去一趟天目山,选一批年份适当的大毛竹,运回备用。记者在张文家中的工作间看到,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用竹子做好的笼圈。
张文的女儿张予,虽受到父亲的影响,不过,她的爱好却和父亲不大一样。张予擅长微雕和象牙雕刻,父女俩经常在一起切磋,并且一起合作。几年前,由父女二人共同创作完成的象牙插屏被天津李叔同纪念馆收藏。就读于南开中学的外孙女高明晰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她的瓷雕还获得了全国少儿美术杯一等奖,还有国画、剪纸也都在全国比赛中获过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能手。
采访结束时,张文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和家人一起制作工艺品,虽然并不能带来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但是精神上的财富是不可比拟的。一把小小的刻刀,就是通往幸福的指南针。(记者 袁文瑞)
(张先生提供信息奖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