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陈塘庄街开设社区学校,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帮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离基层越近,也就离实际越近,离群众越近,离生活越近。今天,本报推出《晚报记者走基层》专栏,这是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的部署,按照市委宣传部、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决定,本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起,本报将精心组织记者走进基层,深入一线,融入火热生活,情系普通百姓,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群众所急所难、所忧所盼,在深入基层中接地气,在融入群众中受教育,在转变作风中改文风,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为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孩子们提前来抢座
河西区陈塘庄街今年3月开始创办一个特殊课堂,老师全是社区老年志愿者,学生不用花钱就能学知识、长本领,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为回到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公共空间,许多家长说,这个公共空间,开得好。
上午8:30,记者来到陈塘庄街微山里社区居委会,学生刘春林和代朝清已经在二楼的活动室里做起了游戏。记者攀谈之下了解到,他们俩都是今年小学毕业,通过到隔代教育学校上课成了好朋友。刘春林告诉记者,他暑假自己在家除了玩电脑就是看电视,倍儿没劲。社区的隔代教育学校让他认识了很多同龄人,大家一起学习、玩耍,就不觉得孤单了,“下午还有我们俩最喜欢的象棋课呢!”过了一会儿,四年级的李煜也来了,抢了个第一排的位置把笔和本放下。李煜说,她从小就学习软笔书法,但是没有练过硬笔,正好社区开了硬笔书法课,非常开心。而且居委会离她家就隔着一条马路,到这里上课特方便,不用父母接送。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来了近30 个孩子,四分之三都是自己独自来的。
老师自己掏钱印资料
上午9:00,72 岁的街老年协会会长刘文元走进活动室,他今天给孩子们讲的是硬笔书法。刘文元翻开讲义,从基本笔画开始,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下笔、结构。
为了方便孩子们复习,他还自己掏钱复印资料发给大家。与学校的课堂不同,这里老师不时穿插小游戏,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说起隔代学校,家长刘女士赞不绝口:以前,每到寒暑假及周二下午(学校没有课)我们家长就犯愁,送孩子去培训班费用不菲,而且还得接送,十分辛苦。现在孩子们在社区里就能接受素质教育,还不用花钱,我们特别感谢这些老师!
家长的心病,社区帮忙解决
上午10:15 下课,有的孩子留在活动室里继续玩耍。虽然天气炎热,70 多岁高龄的刘文元讲完课一点没觉得累,反而意犹未尽。他和孩子们玩起了游戏。刘文元告诉记者,老年协会里有特长的老年人很多,以往大家都是自娱自乐。这个学校开办之后,老年人能够发挥余热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贡献,为社区双职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
据陈塘庄街党工委副书记穆向荣介绍,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就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花了不少钱,孩子还特别累,有的甚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解决家长们后顾之忧,我们从今年3 月开始成立了老少隔代教育学校,在四季馨园、幸福家园、秀峰里、微山里4 个社区进行试点,已吸引了上百名社区青少年参加活动。下一步,他们准备设计更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吸引更多孩子参加,让社区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公共生态空间。(记者 蒋娟 实习生 肖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