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4月底,第十六届海门艺术节拉开帷幕,它将伴随着滨海新区塘沽市民一起走过7个月的时光,为大家奉献出一场场文化盛宴。从1996年开始,海门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15年,它已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市民百姓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无论是听音乐会还是看摄影展,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工地,无论是高雅艺术还是民俗风情,海门艺术节的各个子项目总能带给普通市民惊喜和感动,让大家在春、夏、秋季尽情地享受社区、享受生活。
塘沽是北方工业的摇篮和发祥地,企业文化起步较早。在1928年永利碱厂就成立了业余戏剧团、秦腔团和京剧团。到上世纪60年代初,天津碱厂红三角艺术团、塘沽盐场职工艺术团、大沽化工厂职工艺术团、新港船厂职工艺术团以及塘沽阀门厂、塘建、化建等企业职工文艺演出队等相继成立。
1986年,塘沽创办了每年一届的海门歌会,以独特群众歌会的形式歌唱祖国,展示各行各业的精神风貌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歌会集中在较大的体育场馆举行,参加歌会的成员都是来自一线的干部、职工、学生和驻塘部队战士。十几个系统、企业以及部队,组成十几个方阵,依次演唱,成为了每年百姓生活中津津乐道的大事儿。
经过10年的探索,塘沽群众文化不断发展和丰富,单纯的歌会已经不能满足百姓的文化需求,为此1996年首届“海门艺术节”诞生了,这个每年持续半年多的艺术节成为承载塘沽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
海门艺术节针对塘沽地区所有百姓,将青少年系列活动、社区活动、节日主题活动、专业及业余文化活动、乡村活动、部队活动等系列活动相结合,从单一艺术形式和局部文化活动,发展成为跨系统、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交流盛会,专业文化和业余文化此起彼伏、动态展演和静态展示交相呼应,社区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田野文化、青年文化、家庭文化百花齐放。
多个文化品牌脱颖而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多个文化品牌从“海门艺术节”中脱颖而出。“举办海门艺术节的初衷,并不是要打造多少个文化品牌,而是要让老百姓有一个舞台,在这里展示自己、收获快乐。没想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社区艺术节、邻居节、校园艺术节等多个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部门也因势利导进行了支持。”塘沽文化馆副馆长李玉起说,“不过,只有百姓自觉形成的文化品牌,才有生命力,才最受百姓喜欢,才能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邻居节”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品牌。随着塘沽的发展建设,越来越多的市民住上了高楼大厦,生活的私密性提升,而邻里间的亲热劲儿就少了许多,加上工作繁忙,一些居民与邻居简直形同陌路。社区举办的邻居节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次消夏晚会、一场手工编织摄影展、一次趣味运动会、一场棋牌比赛、一出票友演唱的京戏……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邻居节的活动未必有多复杂,展室也仅仅是居委会甚至就是楼道,但每一个普通的社区居民都可以参与其中。邻居节成为大家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通过邻居节大家走出家门,在社区中收获快乐,更在生活中觅得良朋。2005年,塘沽将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邻居节纳入海门艺术节,举办了“塘沽首届邻居节”,将这种文化形式推广到辖区各个社区,让更多的百姓享受社区、享受生活。
与邻居节同样脱颖而出的还有“社区文化艺术节”、“塘沽青年文化体育月”以及“塘沽残疾人文化活动月”,这些品牌活动都已经成为百姓展示自我、收获快乐的重要平台。经过沉淀和累积,塘沽百姓生活不断丰富,建立了几十个街、乡文化活动站,组建了民乐队、铜管乐队、歌舞团、说唱团、话剧团、京剧团、评剧团等业余文艺团体,条件较好的街乡文化站都设有台球室、游艺室、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歌舞厅等文化娱乐设施。目前,仅塘沽文化馆就已组建了戏剧、合唱、舞蹈、器乐、声乐等10多个文艺团队,摄影、美术、书法、音乐、楹联、集邮、信鸽、钓鱼、桥牌等门类的协会组织。塘沽还拥有以社区居民为主的社区艺术团、社区剧团,以及业余京剧、评剧、梆子、民间花会、广场舞蹈队伍近200支。“海门艺术节”将家庭艺术节、社区艺术节、邻居节、乡村文明艺术节、校园艺术节、书法进万家、楹联进社区等多个品牌活动融为一体,全方位地为百姓打造文化盛宴。
高雅艺术外来文化融入
随着滨海新区的大开发,流动人口不断涌入,目前塘沽登记流动人口数量已逾3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工地建设者。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区开放程度的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同时,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海门艺术节”将外来人口的文化需求、百姓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相结合,加大对工地的慰问演出、将高雅艺术引入塘沽并发扬飞镲、河头落子、花会等民间艺术,丰富了艺术节的内涵。
塘沽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北塘、新城、河头等地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花会活动以其种类多、“绝活”多,每逢节庆、赶集、庙会,他们灵动、逼真、诙谐的表演必不可少,其中武法鼓、落子、高跷、渔家乐、小车会、盒子会等民间特色文化表演尤其受到百姓的喜爱,周边地区甚至京、津、冀、鲁等地的爱好者都专程赶来观看,极盛时期的花会活动观众达到2-3万人。目前,这些民间文化活动已经被保护,艺术节期间也会为百姓精彩呈现。
在保护发扬民俗文化的同时,交响乐、芭蕾舞、钢琴等高雅艺术也在近几年来慢慢地走进了塘沽百姓的生活。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手拉手艺术团、电影放映队等团体还积极深入社区、工地进行慰问演出,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今年,塘沽将举办摄影大赛、民族器乐大赛,组织摄影、书画、收藏等主题系列展览,组织20场公益性文艺演出,并在建筑工地、农村、军营及偏远地区安排800场电影放映活动。“手拉手”艺术团也将深入重点工程建设工地、重大项目所在单位、偏远农村、驻塘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将文化娱乐送到流动人口的身边。
孙凤山:在社区收获邻里欢乐
“今年是我们建新里第十届邻居节了,我也连续参加了十届。”新村街建新里社区居民孙凤山说,“邻居节的活动特别多,以前我们在一起切过2米长的大蛋糕,还一起比赛做菜的手艺,参观大家做的十字绣、烙画、米画、编织、根雕、书法什么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在邻居节的时候,小区的居民们都能走出来,一起玩、一起笑,大家彼此熟悉了,有点什么忙也能互相帮衬着,像生活在一起的一个大家庭,特别开心。”
建新里社区还有很多小队伍,老年健美操、太极拳、腰鼓队、秧歌队、飞镲队等,大家经常在一起练习。“我是秧歌队的队长兼教练,经常和大家在一起。”孙凤山说,“扭秧歌可是一项特别好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特别快乐,还能练出一股子精气神儿。”从去年开始,建新里社区特别找了一块空地,让这些团队进行操练,每天晚上6:30-9:30,跳操、跳舞、扭秧歌的居民就在空地上练习,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管多冷多热大家都会来这练,有的时候下雨不能出来,很多队员们还特着急,都给我打电话呢。”孙凤山笑着说,“别看我们都是中老年人,可大家对生活的追求还高着呢,通过这些活动,通过在社区文化艺术节等舞台表演,我们都收获了不少快乐。”
李玉起:为百姓搭建文化平台
“海门艺术节的前身是海门歌会,从第一届海门歌会举办的时候,我就参与组织工作,到今年已经参与了26年了。”塘沽文化馆副馆长李玉起说,“那个时候,参与人数也就五六万人,形式也比较简单就是大合唱。而现在,参加海门艺术节的人数翻了好几番,去年有60万人次参与到艺术节方方面面的活动中来。”
经过26年的演变,海门艺术节已经成为塘沽每年的盛事,文化部门也会在艺术节期间积极为百姓搭建平台。“塘沽文艺辅导员都会进入社区,义务服务,而且都是一包到底的全程服务。”李玉起说,“比如说,居民想搞消夏晚会了,文艺辅导员就会帮大家出主意、想点子,确定之后会和大家一起排练,他还要到文化馆申请免费的灯光音响等设备,最后组织大家进行演出,让社区的居民也能看上一台较为精彩的演出。”
通过海门艺术节全方位、多层次、多门类的文化活动,让塘沽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新村街的舞蹈团、一职专的舞蹈团、小海螺艺术团等多个艺术团体活跃在舞台上。高跷、飞镲、河口落子、大沽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发扬。同时,小提琴、交响乐、钢琴、芭蕾舞、萨克斯等高雅艺术也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塘沽文化馆也非常乐意为老百姓搭建文艺平台,让大家充分展示自己。(记者 王晶)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升天智城 以人为本 腾飞中的滨海高新区软件园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是滨海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核心区。现已拥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在全国服务外包最佳园区的排名中名列第七位。[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