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他年仅28岁身患癌症,却能以超然的态度与病魔抗争;他需要大量金钱治病,却在得知怀孕的妻子不幸查出肿瘤之际,果断地做出抉择,劝说妻子放弃腹中胎儿,省下救命钱为妻子治疗……他,就是天津市鹤童养老院郁江道分院最年轻的院长——王胜。面对病魔,王胜倔强地说——
话题是围绕着王胜的院长头衔展开的。2000年,这名意气风发的青海小伙正式进入本市中医药大学临床诊断专科就读。2003年9月,王胜和14个同窗分别进入不同的养老院,开始了护理员的基层工作。2004年,工作踏实努力的王胜获得鹤童养老院的认同,成为院长助理。直至2005年,在岗位上成绩突出的他晋升为郁江道分院院长。
提起同窗,王胜顿了顿,如今还坚守养老院岗位的,只剩下他一人。每到同学聚会,很多人都抱怨养老工作压抑,容易使人心态变老,还有人对护理老人时面临的脏乱无法忍受,只有王胜默默坚持,因为他坚信天道酬勤。但是,命运并没有垂青于他。
患病始末
拼命工作却罹患胃癌
2009年10月,为支援四川新建的红十字养老院,王胜和一名同事自愿加入到支援管理的队伍之中。在四川工作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王胜白天要打理建院后的各类琐事,夜间要看守空无一人的楼宇,唯恐小偷潜入。
忙碌中,他常常疏忽自己的饮食。不久,他开始对辛辣食物敏感,虽然胃部偶有疼痛,但他却没有在意。2010年4月,青海玉树遭受震灾,得知家乡有难,王胜和100名同事赶赴灾区义务救护伤员,每天的工作量几乎达到12小时。半个月后,王胜突感胃部剧痛,连续三夜都吐出褐色异物。“我当时以为请大夫给我输液就没事了。”5月初,结束任务的他立即回到养老院工作,明知身体异样,但他却只字未提。直至9月,王胜的胃痛越来越剧烈和频繁,在亲人几度“强迫”之下,他才答应去医院看病,经过诊断才知道得了胃癌。
夫妻情深
心知肚明却互相瞒着
“我是医科出身,对自己的病再清楚不过,但是我怕焦玉(妻子)看到诊断结果会受不了……”王胜说,自己在入院前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是一直瞒着家里。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妻子和亲人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与此同时,妻子焦玉得知王胜患上了胃癌,病情危重,但她却迟迟不肯告知他癌症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彼此心知肚明的夫妻俩,就这样一直互相欺瞒着。9月29日,王胜在肿瘤医院接受了胃部肿瘤切除手术。得知丈夫手术成功后,长期压抑的焦玉终于痛哭失声。
晴天霹雳
手术成功却痛失宝宝
凭借乐观积极的态度,王胜术后恢复得很快,但好景不长,手术后的第六天,王胜从姑妈那里得知,焦玉患上了子宫肌瘤。更让他心痛的是,妻子已经怀有两个多月的身孕。“考虑到我要手术,她一直没告诉我这件事。”更让王胜悲痛的是,虽然妻子的肿瘤是良性的,但生长速度远远快于胎儿,时刻都在和孩子争夺养分。王胜说,焦玉哭着依靠在他耳边,轻声说:“老公,我不想手术,我怕以后没法再有孩子。”这番话让王胜的心都碎了,入院以后,亲人、病人、同事乃至社会各界的捐款几乎全用在了王胜的医药费上,妻子的怀孕和患病又来得那么猝不及防……几经权衡,王胜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尽早出院,将家里的钱让给妻子做手术,只保大人不保孩子。“我只要你健健康康地活着。”面对妻子,王胜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
9月19日,恢复良好的王胜并未接受化疗,而是不顾医生的阻止离开了医院。在他恢复的这段时间,王胜觉得自己的状况明显好转,能够为妻子省下一部分钱,当初的这个决定没做错。“我明天有可能回肿瘤医院再看看,不过也说不定,我恢复得挺好,现在我最关心的还是焦玉。”面对病魔,王胜露出倔强的表情,“厄运并不可怕,信命才最可怕。”
10月,妻子做了人工流产,如今她正在积极准备,将要接受肿瘤切除手术。
全心奉献
坚持6年资助贫困学生
王胜担任院长期间,月收入并不高,只有三千余元。在没有查出胃癌时,王胜基本上月月都将大部分收入寄回青海老家。在工作期间,他还坚持每月拿出50元钱资助青海一名贫困学生,一坚持就是6年。“到今天,孩子也不知道我得病,我不想成为大伙的累赘。”
再有十天,王胜出院就满一个月了,这段时间,他一直处于术后的静养阶段。三分之二胃部切除,如今他进食量很少。1米74的个子体重却只有124斤。眼前的一切,让任何人都无法想象,以前的王胜是一个健壮魁梧的小伙子。癌症的折磨,让他在短短两个月内体重骤减42斤。“养老院408室是我原来的值班室,现在改成了我的静养室。”尽管来津打拼多年,王胜和妻子一直借住姑妈的房子,因为远在富民路且楼层太高,院方担心王胜每日奔波,便想出了这个安置王胜的办法。“住在这,我心里踏实,虽然领导不让我上班,但我早起还是会去给老人喂饭,倘若闲着,心里就憋闷。”
老人家属眼中的王胜
对待老人比家属还细心
刘奶奶算是养老院的元老级“居民”,已是91岁高龄的她由于小脑萎缩,不认人、脾气差是常有的事。“老娘的脾气要是犯上来,特别拧。就拿吃饭来说,别说是护理员了,就连我喂她都不吃,但王院长反而比我这个做闺女的还有耐心。”刘奶奶的女儿吕卫珍告诉记者。“记得刚入院时,我们很多家属都对王院长有些‘偏见’,因为大家印象中,男护理员手重、没耐心而且不够细致。”日久见人心,王胜用实际行动改变了无数老人家属的印象。如今,刘奶奶把王胜当成了亲孙子,只要王院长一拿起勺子,她马上配合地张开嘴吃饭。
得知王胜的病情后,很多老人家属都赶来为王胜“雪中送炭”。
一次,一个姓谢的妇女来到王胜的病床前,没说两句话就哭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在小谢的父亲临终前,王胜守了老人三天三夜,直到老人安静地离开。
小谢非常感谢王胜,一直把他看做自己家人一样。听说王胜病了,特地请假来看他。像谢女士这样的家属不计其数,他们都知道王胜小两口日子不富裕,不菲的手术费是个难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记者 王垚懿 史莺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