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tjsh/201007/W020100715378941513294.jpg)
坐在教室中的王宝家
“吆喝王”转变:让儿子完成义务制教育课程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王宝家的父亲王利勇是天津市目前会“津味儿吆喝”片段最多的人,不久前,王利勇已经向和平区非物质文化中心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津味儿吆喝”一项,他要把吆喝传承下去。但另一面,王利勇对吆喝的痴迷有些令人不可理解——他不让儿子去上学,每天让儿子跟着自己学吆喝。
上半学期,王宝家断断续续请假,先后近半年没有正常上学。《每日新报》报道了王利勇的两面性格,并试图说服王利勇让儿子完成学业。近日,记者及王宝家的班主任黄老师与宝家家人进行了沟通,沟通结果令人满意——王宝家及家人都表示会坚持完成9年义务制教育的全部课程。
“吆喝王”坚持:靠吆喝找工作比上学有前途
正是假期返校的日子,王宝家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但发现记者和母亲站在教室外时笑容马上不见了。他走出教室,很严肃,一如记者在他家中见到的样子。
王宝家告诉记者,他完全听从父亲的安排,爸爸告诉他,学吆喝会有很好的发展。他说:“爸爸的愿望就是我的愿望。现在所有人都考大学,吆喝是冷门,也许以后就我一个会了,可以靠这个找工作,比上学有前途。”
据了解,目前天津曲艺界还没有吆喝这一门类,曲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吆喝多在相声中使用,没有专门学习吆喝的,即使有这个特长,学历也是基本的敲门砖。
专家说法:
学吆喝与上学不矛盾
班主任黄老师说,王宝家从很小就听爸爸吆喝,在吆喝声中长大,他目前的世界观都是爸爸给的,他还没有走入社会,思想可能和社会有些脱节。宝家的爸爸认为学习没有用,这种观念左右了王宝家的判断,宝家也觉得学习没有用,这种观点能否改变是个未知数。
南大社会工作与社会系教授陈钟林认为,学吆喝本没有错,但是非物质文化和学校教育不矛盾,如果孩子在弃学的情况下成长,他的判断力、适应能力等就不会完整了,孩子的正常心理、生理也不会全面发展,还可能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机制。 (劳韵霏 郝颖 胡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