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07时18分报道,“酒店式公寓”、“LOFT”、“精装小户型”,这些听上去很“炫”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楼盘广告里,但脱去华丽的外衣,它们的真实身份却是——“商业用地”改为住宅销售。从6月1日起,这样的房子在北京,不让卖了。
北京市住建委、发改委、规划委、国土局四部门联合发文,紧急叫停酒店公寓销售。今年5月31日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增量酒店项目一律禁止分层、分单元销售。
此类楼盘有一些共性特征:比如,往往使用“酒店”等商用名目建筑立项,等销售之时再摇身一变,“商改住”分层分户出售,甚至不少烂尾楼也纷纷改头换面。
再比如:楼盘的土地使用年限短于一般70年的住宅用地,而是40或50年。除此之外,它们和普通住宅到底有什么区别?恐怕只有住户和卖房者说得清楚,我们来了解一下。
被采访者A:当时就是为了投资,当时开盘价一万多,然后通过算一个50年的收益比,比较合适,这个房子是一个精装修的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完全是根据酒店那种规划来做的,基本上都是短租当时买的时候就50多万,在北京这边租房子如果说20年能收回成本的话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租售比,这个房子一个月能租到1700到2100,20年40多万,就完全可以把房子给收回来了。
被采访者B:我原来买那个房子的时候,不知道是酒店公寓,总价比较低,因为房子面积小,没有厨房,跟酒店一样,都是用电,没有燃气管道,采暖也是用电,没有煤气也没有集中供暖。
被采访者C:一般自己住的话,买的很少,升值没有住宅快,第一是产权比较短,第二公寓式住的话,中国人接受的不是很多,电磁炉,没有煤气,比较小,价钱比较低,一般的话有一个过渡房,年轻一点的钱少,第二户型小,第三物业环境好一些,因为是公寓式的,不然的话能低几千块钱,物业费一般55块钱,电费一块,都商用的。
20日晚,《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拨通了北京几家酒店式公寓售楼处的电话,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售罄,对于政府新规,这些已经建成的楼盘几乎不受影响。
记者:咱们这边LOFT还有卖的吗?
售房者:我们这儿已经没房子了,都卖完了,你买这种房子估计够呛,因为没有了。不是不能卖,以后拿地不允许上边住了,拿到销售许可证的可以还在卖,没有销售许可证就不能再卖了。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酒店式公寓销售的火爆?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况伟大教授分析说,市场的需求和执法力度的欠缺是推动酒店式公寓出售混乱的两大原因。
况伟大: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的需求,必要的反映,住宅用地的话,随着人口收入提高受的影响比较大,而商业用地的话就是受就业、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发展速度还有失业方面的影响比较大。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不同的地方在这方面,在商业用地这方面,住宅用地的过程中,它的执法的力度,惩罚的力度,同各地不一样。